【本報台北訊】新北市二○一二年推動學習共同體,起初二十九校參與,隔年倍增到五十四校,二○一四年有八十四校投入。新北市教育局長林騰蛟表示,讓學生變成課堂主角,學習成果有提升;但也有家長認為,學習共同體適合在升學壓力小的小學實施,國高中生「學會」之餘,也得「學完」,趕上進度準備考試。
「把每個孩子都帶起來!」林騰蛟說,學習共同體鼓勵學生相互學習,每個人都是課堂上的主角,新北也持續推動,預估二○一五年會有更多學校投入;林騰蛟表示,學習共同體最大的關鍵,在於老師觀念的改變,教育局不僅提供經費補助,也鼓勵老師建立社群,相互討論以及分享經驗。
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林文生表示,當課堂不再是老師「個人秀」,學生彼此變成學習夥伴,理解與思考能力都能提升。
林文生說,秀山國小實施兩年,學生成績確實有提升,以國、英、數三科來看,分數提高百分之三。
林文生說,老師每周都開會,討論教學進度與困難點,全校已有七成老師投入。
他說,不只是國語、數學等學科,連體育、音樂也適用,以游泳為例,當會與不會的學生兩兩配成一組,討論後一起下水練習,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起只有老師教,還要更好。
新北市國九生家長楊媽媽表示,學習共同體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相互討論,但國高中生要準備升學考試,她認為,這套教學方式,可能比較適用升學壓力較小的國小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