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結跏趺坐於青釉小龕內。內著僧祇支,外披帔帛。手、足均隱於衣內,衣紋簡潔流暢,表現出衣物柔軟的質感。龕上部為鏤空卷雲紋,略有破損。觀音左旁有一淨瓶,右側有一小型人物,交手低頭而立,形象簡單而抽象。前有二侍者,皆作沙門形,一著廣袖衫,雙手捧物於胸前。圖/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文與圖/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觀音結跏趺坐於青釉小龕內。內著僧祇支,外披帔帛。手、足均隱於衣內,衣紋簡潔流暢,表現出衣物柔軟的質感。龕上部為鏤空卷雲紋,略有破損。觀音左旁有一淨瓶,右側有一小型人物,交手低頭而立,形象簡單而抽象。前有二侍者,皆作沙門形,一著廣袖衫,雙手捧物於胸前;一者雙手合十向前伸出,雙腿彎曲,作跪拜狀。龕上人物均為簡單的外形輪廓,面容不加刻畫,與雕刻精細的觀音造型迥然不同。
此作品為龍泉窯堆塑素燒而成,龕體外施青釉與觀音的素胎形成色彩的對比,使得視覺集中於觀音像。為元代(1271~1368)民間流傳之物,塑造技法熟練,構思巧妙。
●元代(1271~1368)/通高24.2公分/吉林長春 吉林省博物院藏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由星雲大師總監修,佛光山宗委會策畫,分類彙編各門類藝術及藝術家,按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工藝和佛教美術人物,總成八大類計二十卷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