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據統計,全台約有七千所幼兒園,其中兩千四百多所是公立幼兒園,許多父母只能將孩子送到坊間私幼,但每學期動輒五、六萬元以上的收費,讓家長大喊吃不消。為減輕經濟負擔,提高生育率,教育部國教署昨天宣布擴大幼兒園供應量,以逐年增設方式,在一○七年前達到全台設立一百家非營利幼兒園的目標。
國教署學前教育科長王慧秋表示,為減輕家長負擔,教育部決定在公立幼兒園外提供家長另一個選擇,讓縣市政府透過委託或核准公益法人辦理「非營利幼兒園」,方式可由縣市政府無償提供土地建物與相關設備,再委託民間團體經營,或由公益法人提供土地與設備,提報計畫書向主管機關申辦,讓幼兒園的設立更具彈性。
「非營利幼兒園不以營利為目的,收費最低可達坊間私幼的一半。」王慧秋表示,非營利幼兒園平均收費為每個幼兒每個月八千元、一學期約三到四萬元,收費方式分兩種,一種由家長自行負擔,另一種則是家長負擔七成、政府負擔三成,每學期三萬元,相較於私立幼兒園,費用低廉許多,各縣市政府可自行決定採哪一種方式收費。
國教署表示,非營利幼兒園招收對象開放給所有家庭,但為保障弱勢幼兒教育權益,將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施行細則》規定,開放六類弱勢幼兒為優先,包括低收入戶子女、中低收入戶子女、身心障礙、原住民、特殊境遇家庭子女、中度以上身心障礙者子女等。其中,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幼兒還可減免學雜費,減輕家長負擔。
除收費較低,非營利幼兒園教法也更為活潑多元。位於新竹市的非營利幼兒園「新科幼兒園」園長吳明媛表示,為讓幼兒教育「因材施教」,園內聘有特殊教育幼教老師,替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幼兒量身設計適合教材,還規畫小型開心農場,讓幼兒搖身為小小農夫,學習種植蔬果,親近大自然,培養對環境的觀察力,讓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王慧秋說,全國已開辦十所非營利幼兒園,台北地區六所、新竹市與台南市各一所、高雄則有兩所,分別委託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基督教女青年會等單位經營,教育部會繼續結合公益法人開辦更多所非營利幼兒園,讓幼兒教育更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