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俄羅斯盧布暴貶,牽動普亭的領導危機。俄羅斯經濟瀕臨崩潰原因有二:石油和制裁。由於烏克蘭危機,歐美實施經濟制裁。接著國際油價迅速重挫,俄羅斯高度仰賴石油、天然氣出口,如今油價已低於開採成本。
國際油價明年恐將續跌,加大俄羅斯衰退,盧布仍有大幅下跌空間。俄羅斯央行投入八百億美元外匯存底救盧布,並大幅升息,但效果不彰,資金外逃與盧布貶值形成惡性循環,預估明年經濟萎縮百分之四點五,將陷入停滯型通膨困境。
年初以來盧布已貶值六成,通膨率預估會升到百分之十一。民眾眼看積蓄愈來愈不值錢,物價天天漲,搶著把盧布用掉。政經分析家羅戈夫說:「恐慌性搶購潮已出現,盧布每天貶值百分之五或六,沒人知道該如何阻止貶勢。」
運鈔機裝滿了 挖苦!
從聖彼得堡到西伯利亞,俄羅斯人爭相拋出盧布,兌換美元和歐元。一家銀行經理說,人們帶著大把現金來兌換,太瘋狂了;該行的外匯已經用盡。另一家銀行表示,外國銀行無法送來外匯,「因為通常用來運輸現金的飛機都裝滿了。」
運鈔機裝滿了,是挖苦的笑話。事實是,全球銀行減少為俄羅斯提供現金,拒絕客戶進行以盧布計價的交易。俄羅斯主權債務的評級降至垃圾級,只是時間問題。
盧布貶幾成、每天貶百分之幾是抽象數字。外國媒體舉了一個例子很具體:「莫斯科的年輕專業人士月薪約八萬盧布,過去值兩千五百美元(台幣近八萬元),但這份薪水到本月十六日只值一千美元(台幣三萬兩千元)。」
多數俄國人記憶猶新,過去二十五年歷經數次經濟危機,每次都眼睜睜看著畢生積蓄化為烏有。分析師預測,在盧布變得更不值錢前,這波「消費熱」將持續,「直到人們花光手上的錢,在那之後,才是苦日子的開始。」
如何避免苦日子,解鈴還需繫鈴人:普亭。
十二月五日,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在瑞士舉行外長會議,批評「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和「非法兼併克里米亞半島」導致歐洲安全形勢惡化。這只是罵一罵,普亭不會在意。
十二月十六日,白宮表示歐巴馬可能簽署國會通過的《支持烏克蘭自由法案》,進一步制裁俄羅斯。白宮發言人稱:「總統確實有意簽署。」但又補充:「總統將保留實施策略的彈性。」這是一種威脅,普亭必須認真思考。
不過,美國國務卿柯瑞說,俄羅斯近日採取了有建設性的行動,如果俄方繼續配合,緩和緊張局勢,美國和歐盟可以「在數天或數周內」放寬制裁。這是軟硬兼施,普亭會怎麼回應?
沒銀彈護盤 歷史重演
經濟專家指出:「俄羅斯央行不可能引導恢復經濟,一切都要看普亭。」普亭可藉由改變對烏克蘭的做法、更積極與西方交涉,以換取取消制裁。「但目前看不出普亭願意這麼做的跡象。他等待愈久,就愈難控制和扭轉傷害。」
普亭一九九九年起掌權,正逢高油價時代,靠著出口石油和天然氣,讓俄國擺脫蘇聯解體後一蹶不振的窘境,中產階級人口從十年前的三成增加至六成,普亭成為民族救星。併吞克里米亞,更讓普亭的支持率高達八成。但對普亭來說,油價劇跌、盧布狂貶,代表經濟繁榮和金融穩定這兩大政權支柱可能開始動搖。
俄國高等經濟學院教授艾奇丁諾娃表示:「俄國人正目睹一場經濟危機,盧布大幅貶值,央行卻沒有足夠的銀彈護盤,彷彿歷史重演。」
分析師說:「盧布狂貶令人瞠目結舌,這反映油價下跌、央行失策、市場對普亭帶領俄國的方向感到焦慮,以及為烏克蘭與西方鬧翻的地緣政治風險。」民調專家預測,隨著盧布貶值,經濟持續衰退,城市的中產階級受衝擊,不滿的情緒將擴散到普亭在鄉村的鐵票區。
俄羅斯可能遭遇前蘇聯式的突然崩潰,但民眾沒有歸咎普亭。一名婦女說,「現在除了工資不漲,什麼都漲,但我們俄羅斯人是習慣過苦日子的。」瑞士投資銀行說,雖然俄羅斯人面對困苦生活時的堅忍是出名的,但也要提防他們耐心耗盡的那一刻。
副總理警告 窮人增加
西方媒體報導說,外界一直認為普亭政權的基礎,是他與俄羅斯民眾間一項心照不宣的交易:普亭保證經濟繁榮和穩定,俄羅斯人則對該國不存在真正反對黨的局面持默認態度。現在,普亭似乎開始失信了。
俄羅斯經濟風波是否將變成普亭面臨的政治挑戰?他的支持率仍保持在八成以上,而且牢牢掌控政壇和經濟。莫斯科把問題歸咎於「敵國」,經濟危機可能加強普亭的高支持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羅斯不僅會渡過難關,還會變得強壯得多。
不過,俄羅斯副總理奧莉加?戈洛杰茨警告,物價上漲將導致貧困人口增加。俄羅斯政府很少這樣坦承即將到來的經濟陣痛,戈洛杰茨的警告,顯示問題已很嚴重。另一位副總理羅戈津正出訪委內瑞拉,洽談油價問題,要在歐洲之外尋找另一個經濟市場,分散受西方制裁的風險。
這段日子普亭很沈默,沒有公開發言,他下一步會怎麼走,世人都在看著。
地緣政治緊張 不是俄國個別問題
俄羅斯受油價狂跌影響,盧布近乎崩盤,經貿危殆,已符合「金融危機」定義,恐使金融體系、社會動盪加劇。但制裁俄羅斯的西方國家也不能得意太早,因為這已不是俄羅斯個別的問題。
若油價持續走跌,恐衝擊經濟體質較弱的國家。不僅俄羅斯面臨「停滯膨脹」,歐美銀行業及企業也將承受呆帳及投資損失,巴西、印尼及其他新興市場可能出現骨牌效應,造成匯、債、股三跌。
國際油、金價格同步狂瀉之際,普亭丟出新的震撼彈,擬把核武移往克里米亞半島,地緣政治風險升高。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產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十一月底決定不減產後,油價跌得更凶;該組織和國際能源總署又下修明年石油需求預測,雪上加霜。分析師指出,OPEC為了力抗美國頁岩油而壓低油價。但委內瑞拉、奈及利亞、伊拉克、伊朗與俄羅斯等其他產油國則迫切需要油價止跌回升,才能平衡預算,挽救經濟。
能源市場專家說,油價大跌,受創最深的是正在對抗「伊斯蘭國」(IS)的伊拉克和伊朗。以目前情勢,伊拉克要削減預算有困難,未來一兩年可能面臨嚴重經濟危機。而OPEC第二大產油國伊朗對伊拉克的影響力增大。分析家表示,伊朗和伊拉克合起來,未來可挑戰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出口。
盧布影響中東歐 中國已站在那裡
俄羅斯盧布暴跌,升高了經濟危機擴散的憂慮,中、東歐國家淪為高風險區。很多前東歐共產國家雖加入歐盟,但仍以俄羅斯為重要出口市場,仰賴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
英國經濟學家傑克森警告,該區域明年的經濟成長可能減少一個百分點。倫敦分析師安布魯斯在研究報告寫道:「繫好安全帶吧!」他特別指出匈牙利和波蘭遭波及的機率尤高。
也就在此刻,大陸總理李克強抵達塞爾維亞,在首都貝爾格勒出席「第三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領袖高峰會」,與十六國領袖會面,協商建立雙邊協同投融資合作框架,除既有百億美元貸款,再設三十億美元投資基金。會後,共同發表合作綱要。
自二○○三年以來,大陸在中歐和東歐十六國的貿易,擴展了五倍。北京希望將希臘的比里夫斯港,打造為中、歐貿易的新樞紐中心。儘管受到經濟危機重創,希臘仍擁有全球最大商船船隊。
今年以來,習近平、李克強頻頻出訪歐洲,加強雙邊關係,力促「一帶一路」外交。「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亞太和歐洲兩大經濟板塊、兩大市場連接起來。
盧布暴跌,影響中東歐的政治經濟,俄羅斯自顧不暇,西方國家鞭長莫及,而中國早已站在哪裡。這次高峰會,是深化中、歐關係「新引擎」的明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