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類史上幾個重大戰爭的「周年慶」,用這個名詞來形容,的確是冷酷無情,但當人們回看歷史,仍將感嘆、慶幸戰爭結束。
六月六日,二次大戰諾曼第戰役七十年,當年德軍占領大部分歐陸國家,聯軍從英國渡海到法國,登陸諾曼第,擊敗德國,結束歐戰。一次大戰則在十一月十一日滿百年,倫敦塔鋪設八十萬朵陶瓷的罌粟花,每朵代表一位死難者。比利時則從七十個戰場收集「聖土」,運至倫敦埋在紀念花園中。
十一月七日是柏林圍牆倒塌二十五周年,沿圍牆舊址點亮八千個氣球燈,綿延十五公里,緬懷冷戰時期試圖逃離壓迫政權卻在圍牆旁遭擊斃的東德人。
歷史可鑒往知來,但人類往往無法記取教訓。今年中東持續動盪,加薩走廊戰火長達五十天,造成兩千多多名巴勒斯坦人喪命。而敘利亞內戰近四年後,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勢力迅速壯大,還拍攝斬首西方人質的影片。
美國因此領導盟國,向伊拉克與敘利亞的IS據點發動一千多次空襲。隨著這一年將告終,各國領袖紛紛警告,要一舉擊潰這支叛亂勢力,可能得花上數年時間。
二月爆發的烏克蘭危機,進一步引爆形同冷戰的東西對峙局面。歐美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俄羅斯報復,宣布限制或禁止從西方國家進口農產品,為期一年,歐盟成員國的損失可能高達一百六十億歐元(約六千三百億台幣)。
伊拉克內戰不僅造成國內動亂也牽動國際油價。但今年油價劇跌六成有多重因素,一方面,阿拉伯國家爭奪市佔率,堅持不減產,以牽制美國的頁岩油開採;二方面,俄羅斯經濟大量依靠輸出石油和天然氣,其成本在每桶七十至八十美元,如今國際行情跌至六十美元,制裁作用更大。
除了熾烈砲火的戰爭、俄國與西方的新冷戰,更令人憂心的是恐怖主義。IS引燃伊斯蘭世界的「聖戰士怒火」,把仇恨的導火線撒向各國,更激化與基督教世界的對立。導火線在十二月陸續爆裂,巴基斯坦塔利班攻擊學校,造成百餘師生死亡,連阿富汗的塔利班都譴責。
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對恐怖主義宣戰,稱沒有好的或壞的塔利班,惡魔就是惡魔,強調戰到沒有一名恐怖分子方休。這至少大部分是事實,美國領導的西方盟軍年底全面撤出阿富汗,塔利班早已開始搶攻地盤。如同美軍撤出伊拉克,阿富汗可能也將陷入內戰。
澳洲雪梨發生穆斯林劫持人質事件,造成死傷;法國出現開車高喊「真主至大」衝向人群的恐攻,造成十四人輕重傷。這些「孤狼」恐怖份子,已引起各國緊張,尤其擔心從IS戰場「受洗禮」回國的聖戰士,成為治安的不定時炸彈。
大規模的戰爭也許不容易再發生,但恐怖攻擊可能更棘手,更難結束,揮別二○一四,人們心中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