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毛治國上任時即提出,未來會用謙卑的態度面對挑戰,主動理解民眾的需求。在一片質疑聲中,毛院長即因應國際油價下跌,宣布將調降油價、電價與糖價,以回應民眾期待。
唯因應九合一選舉結果之政局變化,不僅是對民意溝通方式的調整,朝野之間溝通,如何尋求最大的共識,亦是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民眾除了關注分配正義,期待也很多,諸如薪資、物價和就業等問題,這些與民眾切身相關自身權益問題,也是有賴諸多政策予以落實解決,並進行朝野合作。
即使馬政府目前已呈現看守內閣的狀態,執政黨政策大方向依舊沒有多大改變,而是在溝通與執行手段上更加柔軟,與更符合民意需求與期待。
值得關注的是,若政府愈來不敢堅持專業,一切以「回應民意」做為政策規畫與執行的標準,進而失去對政策與專業的堅持,未來是否影響到原本國家大政發展方向?
一切以民意為依歸,雖獲得民眾短暫好感,對政府來說,也最省事,然而對國家長遠發展是否為好事?兩者之間拿捏,不可不慎。
謝麗秋(台北市/政策會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