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台灣茶風光出口145周年

文與圖/吳德亮 |2014.12.16
5328觀看次
字級
19世紀滿載茶葉飄洋過海的戎克船,今天已在台北大稻埕碼頭原樣複製。圖/吳德亮
早年外銷歐美市場的台灣茶,幾乎都泛稱為Formosa Oolong Tea,從台北市茶商公會珍藏舊海報可以發現,即便紅茶也僅加上Black Tea字樣。圖/吳德亮
以茶香與現代舞開啟大稻埕時空之鑰的茶會。圖/吳德亮

文與圖/吳德亮

在台灣茶尚未站上國際舞台之前,全世界被稱為「福爾摩沙」(Formosa)的島嶼至少有十餘處,隨著葡萄牙航海家的浪漫而驚嘆連連。直至一八六○年清廷被迫簽下北京條約、淡水開港,一八六九年英商杜德(John Dodd)的寶順洋行(Dodd & Co.)以兩艘戎克船載運首批二千一百三十一擔烏龍茶,由淡水銷往紐約,並以Formosa Tea即「福爾摩沙茶」的名號在美國行銷成功,進而風行全球之後,不僅開啟台灣茶直銷歐美市場的熱潮,Formosa也才逐漸演變成了台灣在世界上的專有名詞。顯然「美麗之島」的驕傲與輝煌,茶葉的貢獻可說功不可沒。

此後,台灣茶也改以Formosa Oolong Tea,成了福爾摩沙烏龍茶風光外銷;不過,當時外銷歐美市場的台灣茶,除了紅茶與綠茶外,幾乎都泛稱為Formosa Oolong Tea,而「烏龍茶」一詞也本為半發酵(或稱部分發酵)茶的統稱,並非指特定的茶葉品種,包括包種茶與當時深受英國皇室喜愛的東方美人茶(膨風茶)在內;而從日據時期留下的海報來看,即便紅茶也都包括其中,頂多就是下方再加上Black Tea字樣罷了。

從清末以迄日據時期,台北大稻埕一直就是非常重要的出口口岸,也是名副其實的茶港。經由大稻埕茶業出口等產業的帶動,還敦促了劉銘傳於一八八四年規畫建設台北城。因此今年是台北建城一百三十周年,也是台灣茶葉正式出口一百四十五周年。當年在大稻埕碼頭,風光載運台灣茶航向紐約的戎克船,台北市政府也原樣複製了一艘,昂然佇立在碼頭內,讓世人追想當時台灣茶葉的輝煌。

因此,台北市茶藝促進會特別選在今年初冬,與台北市社教館大稻埕茶藝班合作,在社教館所屬的迪化街大稻埕戲苑舉辦茶會,名稱就叫做「大稻埕Formosa Tea Party」,格外具有畫時代的意義。

打開台灣茶葉史,儘管早在三百多年前(一六四五年),荷蘭文獻就有台灣野生茶樹的記載,不過真正發展茶樹栽培管理及茶葉製造,則是近兩百年前由先民自中國福建所引進,包括茶樹品種及種植技術等。由於台灣無論地理、氣候或環境均十分適合茶樹生長,而青出於藍地成為世界知名的茶葉產區,所產製的綠茶、包種茶、烏龍茶及紅茶都曾大量行銷至全世界,為台灣創造了可觀的外匯收入。

清朝嘉慶年間(一七九六—一八二○),先有柯朝從福建武夷山帶回茶樹,種在北部山區,並互相傳植。至一八六○年淡水開港後,英商杜德在買辦李春生協助下,從福建安溪引進茶種,以契作方式輔導北部農戶種植。原本僅收購毛茶運至廈門,經烘焙加工後銷往澳門,兩年後再從福州、廈門等地請來師傅,在大稻埕精製烏龍茶外銷,從此大稻埕不僅是重要茶葉出口口岸,也成茶葉精製與最大集散地。

一八六九年台灣茶成功開啟歐美市場後,外商紛紛來台設立洋行從事茶葉外銷,至一八七二年,大稻埕已有寶順、德記、怡記、水陸、愛利士等五大洋行從事台茶貿易。也使得一八八四年法國軍艦攻打淡水時,大稻埕免於被炮擊的命運,可說是大稻埕茶業對台北的又一個貢獻了。

由於大稻埕出口的台灣茶崛起,使得福建烏龍茶深受打擊,因此從一八八一年起,有愈來愈多的福建茶商渡海來台,在大稻埕開設精製茶廠,外銷茶葉到南洋。至一八八七年台灣建省時,茶葉已成台灣最大宗出口經濟作物,更帶動大稻埕急速發展,從淡水河邊的晒穀場,一躍成為當時全台最富裕的地區。因此有人說,大稻埕的歷史就彷彿是一部台灣茶葉發展史。

不過,去年由葉天倫導演、豬哥亮與隋棠主演的賀歲電影《大稻埕》風光上映,許多愛茶人買票進場後卻難掩失望,因為電影是以一九二三年日據時期的大稻埕為時空背景。儘管日本據台後,茶葉仍為重要出口產物,卻因日月潭與新竹關西等地的紅茶崛起,戰爭又導致外銷量銳減,使得大稻埕重要產業逐漸為布商、米商所取代,片中熱鬧的街道多圍繞著布行或米市,不再獨霸的大稻埕茶葉在片中僅能驚鴻一瞥了。

時光拉至二○一四年十一月,大稻埕Formosa Tea Party茶會,除了以淡水河沿岸淡水、關渡、劍潭、唭哩岸等二十二個地名,由主辦單位劉青羲會長提供的五十年陳期台灣老茶,設置二十二桌同名茶席熱鬧登場。還請來了瑪優文創沙龍,由呂芳芸與唐文菁聯手策畫,別開生面以茶香與現代舞,開啟大稻埕時空之鑰:三位影舞者透過不同方向燈光的投射,忽而在幕前婆娑起舞、忽而藏身幕後以影子呈現曼妙舞動,前後呼應、襯托一八六○年代與今天不同的時代背景,最後還以虛幻的聊齋意象出現,圍繞在一男(陳耘嘉)一女(梁美粧)泡茶師旁,隨著煮水、置茶、熱壺、沖泡等動作舞動身軀,將當年時空如夢似幻帶到茶席現場,堪稱茶會首創,也為台灣茶風光出口一四五周年的今天,帶來最深切的記憶與感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