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日的日本眾議院大選,在執政的自民黨與公明黨以壓倒性優勢取得勝利後落幕。
安倍晉三首相意興風發的說,在選舉時所許下的承諾,一定會去執行,包括增加雇用、提高所得和促進地方繁榮。
但更重要的是,安倍一再提及的自民黨修憲目標,他強調會一步一步的實施。
眾議院這次大勝,執政黨已經拿下三分之二的修憲門檻,就只剩下參議院的三分之二還未達成,這成了兩年後參議院選舉,安倍晉三政府遺留的另一個「野望」。
這次的眾議院選舉,基本上與媒體的民調沒有太大差異。選前的預測是「一強多弱」格局,打開選箱一看,果然就是如此。
安倍晉三的自民黨從選前的二百九十五席,丟掉四席為二百九十一席,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則從選前的三十一席,增加到三十五席,等於自民黨丟掉的席次被公明黨補足。
所以總數來看,自公兩黨還是維持著選前的三百二十席,超過三分之二的局面,安倍晉三繼續優勢執政。
安倍晉三散國會改選,其實是一場安倍「魔術秀」。
他師法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小泉在二○○五年推動郵政民營化法案時,黨內外的阻力頗大,他為了掃除這些反對勢力,毅然解散國會。
那次選舉,小泉刻意把焦點集中到郵政一點上,結果一舉把黨內外反對勢力一掃而空,小泉那一戰成了劇場型政治的經典。
安倍內閣課題也很多,比如經濟連兩季都負成長、核能電廠恢復運轉問題、與鄰近國家中韓的歷史與領土糾紛等,但都被安倍經濟學話題掩蓋。
安倍就只問:你支不支持安倍經濟學?你願不願意讓消費稅調漲延期?答案當然只有一個,都願意。簡單明瞭,選民只有一個肯定的答案。
在野黨沒有反擊的能力。過去十五年,日本陷於通貨緊縮的死胡同內,找不到出口,安倍幫日本提出三支箭處方,日圓大貶值,讓企業出口受益。
寬鬆的財政與金融,更讓股市跳漲了兩倍以上,在野黨集中「攻擊」安倍經濟學失敗,完全缺乏說服力。
和過去兩次執政相比,本月二十四日將要第三次執政組閣的安倍,眾所擔憂的是,他再不會隱藏他獪黠的右派性格。
兩年來,安倍走訪了世界近五十個國家,顯現他的世界觀,但是最鄰近的兩個國家中國大陸和南韓,他卻無法和平相處,毋寧是安倍外交上的一大諷刺。
為了防堵中國大陸,安倍必須大幅建軍,明年的日本國防預算將首次超過五兆日圓,跨越了過去的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一門檻。釣魚台紛爭未歇、而日本又增加國防軍備,顯然東北亞情勢,會因為安倍的暴走帶來高度緊張。
一方面希望安倍經濟學能夠成功,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安倍過度右傾,可能是這次選民投給安倍這一票的最大隱憂。
陳世昌(台北市/前媒體駐日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