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醫學大學調查新生入學健康狀況,不僅肥胖問題居高不下,肝指數、尿酸、總膽固醇異常指數,近兩年出現攀升,校內教授指出這不只是這兩年的狀況,而是近五年都有提升,學生三餐不正常再加上飲食習慣差不懂得吃,才會出現身體狀況,校內還必須安排追蹤機制找回學生健康。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陳俊榮表示,無論是學生或是一般民眾,對於怎麼吃都不太認識,觀察學生一天飲食習慣,幾乎吃不到蔬菜、水果,長期飲食失衡就造成指數異常,增加罹病風險。
他表示,從數據可以得知,一○二學年度新生尿酸異常比例,從百分之十一點五提升至一○三學年度百分之十五點一,等於是每七個人有一個人有尿酸異常,尿酸過高會增加痛風或是心血管疾病,學生應該減少吃過多肉品習慣,並增加運動時間。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尿酸過高,與年輕人愛喝手搖飲料或罐裝飲料有關,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常喝果汁、含糖飲料民眾多尿酸過高,目前市售飲料使用單醣的「果糖」,代謝無法透過皮膚,只能透過尿液,排出的量與雙醣「蔗糖」相比較難排出,使體內尿酸指數過高。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翁瑄甫表示,大學新生有肝指數、尿酸、總膽固醇過高現象,也反映在臨床上,以尿酸過高可能引起的疾病痛風為例,近期病患有年輕化趨勢。食藥署食品科副組長遲蘭慧表示,目前已將食材觀念推廣到國中小,希望「食育」的觀念未來能落實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