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鎮上有一家知名的爌肉飯叫「李仔哥」,開業三十年來,研發出獨具風味的特色小吃,不但深受觀光客青睞,在地人也很捧場,三層樓面的食堂,天天高朋滿座。圖/林耀堂
文/林耀堂
埔里鎮上有一家知名的爌肉飯叫「李仔哥」,開業三十年來,研發出獨具風味的特色小吃,不但深受觀光客青睞,在地人也很捧場,三層樓面的食堂,天天高朋滿座。
「李仔哥」的店名來自創店老闆李根本。一九四六年出生的他,早就不是「哥」字輩的,而是帶領著數十位員工一起作戰的「阿公」老闆。
但縱使事業那麼忙碌,李根本還是每天清晨五、六點就出現在鎮上虎頭山下,晨運人們愛走的「哲學步道」上。他不是在那裡打拳作操,而是拿著掃帚當清道夫,清掃落葉。
他說:「這裡夾道的林木落葉極多,為了讓大家走得舒爽,只好每天都來掃地。前兩三年我都是就地取材,在現場撿竹帚來自己綁掃把,後來開始有人買來給我用。」他這一掃,已經十五年不曾間斷。
十五年前,世人稱為「蓮花寶地」的埔里小鎮遭遇「九二一」大地震,回憶起那天深夜地震來襲的那一剎那,正是大部分埔里居民好夢方酣的時候,沒想到頃刻間柱斷屋毀、停水停電,對外交通斷絕,連網路訊號也不通。
「蓮花寶地」頓成「世紀孤島」,人們露宿街頭不敢進屋。
李根本一家人也在驚恐之中度過那一夜。但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些護佑的力量,讓他的家人免除巨大的傷害和痛楚。天亮之後,大家驚魂未定,但折騰了一夜的身體,還是會感到饑餓。
李根本最能體察人們和食物的關聯性。一大清早,他當機立斷,冒險將鍋灶搬到屋外,就地野炊。他把自家大冰箱和冷凍庫裡的食材,全數處理成可以供餐的菜飯,免費供給鄉里人士自由取用。
當自家庫藏的食材、瓦斯、用水,在四、五天之後用盡了,李根本開始向他桃園、彰化、台中地區的同業朋友求援,就這樣,他免費為鎮民供餐半個月之久,直到大家的生活稍稍回復正常。
李根本的布施心不是因為地震才初發的;在此之前,他已連任三次鎮上每十二年舉辦一次的「祈安清醮」之「北柱」的大柱(捐錢最多的贊助者)。
地震期間,也許看太多生命錢財在「無常」中流轉的世相吧,地震後這麼多年來,除了金錢的布施,李根本更親力親為地掃塵除垢,實踐利益陌生人的「法布施」。
李根本兩歲時父親就過世了。他與母親和姊姊相依為命的歲月非常辛苦,只念到初中二年級就輟學工作,早期在塑膠工廠作業務員。二十多歲時,他擔任採購的職務,因為不肯收取回扣,深獲一位前輩紀大哥的讚賞。
這位紀大哥後來一路幫他,在塑膠工廠關廠、他失去工作時,拿出三十多萬元鼓勵他創業。因為生命中有貴人相助,讓李根本發心這一輩子有能力也一定要幫助別人。
創業的過程並不那麼順利,曾因一位生意往來的朋友的債務拖累,把他拖垮了。
那位朋友逃往國外,直到法律追訴期過了才回來,回來了也壓根不想還他錢。李根本沒有追究,那人送給他一句話:「幾年以後,你會是埔里街上的『好野人』。」
領受了這句話後,李根本的生意後來扶搖直上。他淡淡地說:「俗語說,吃人一口,還人一斗;歷經劫難還能有貴人相扶,受人點滴,更應湧泉以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