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結果,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有個正面效應大家都該欣然以對,因為不為私利,不營地盤,只為台灣的第三勢力誕生;這是台灣政壇一股清新的力量,姑且取名為「台灣善黨」。
選舉結果揭曉,許多媒體根據各黨當選席次推估得票率,但這不精確;因為選票並不藍綠分印,以當選人的黨籍計算藍、綠陣營地盤,並不正確。
所以結論藍營退到百分之四十,綠營超過百分之五十得票率很粗糙;正確的解讀,藍綠可能不分軒輊,新興的第三勢力則有號召台灣兩成的動能。
第三勢力應被期許,因為他們沒有包袱,沒有色彩。當然,對一些舊的陳腐官衙氣息的反映可能超過比例原則,但這樣的反映是應該的。
台灣已經被這些陳舊的政治勢力、積習啃噬了不止五十年,積非成是,讓官場系統早就變了樣,逢迎阿諛成了王道,毫無清新可言。
第三勢力應該是選後可讓人期待的一支力量,因為他們回歸紅橙黃綠藍靛紫的源頭:白色,萬源歸宗,沒有無謂的干預,沒有雜念,大家都會回去追求純真,沒有雜質的真念。
這值得欣喜,第三勢力接近兩成的動員能力,對台灣老傢伙、老手法操控的政治力雖然談不上扳倒,但這股力量對靠左、靠右確有絕對的影響,不敢再以過往手法樁腳、動員、請客吃飯,以為這就是不變的力量。
之後的新第三勢力,會是中間的監督角色,管你藍綠,不對就批,批到你倒台。
第三勢力或許還不需如此定名,甚至無法期待這樣的清純可能永續。今天一股新的政治勢力出來了,可預見的是政治老手隨即「割稻尾」,你要的舞台、掌聲,雙手奉上,之後是接收這塊聲音、力量。
但得譴責,割稻尾是如此的無情無義。選舉綠營大勝,有太多的第三勢力理念相投,但之中被肯定過嗎?被掌聲過嗎?被歡迎過嗎?所見的只是些年輕的肉體被操勞,這合理嗎?
不過,這股力量不可能被壓抑,他們的覺醒,就是台灣的覺醒;這次膽敢壓抑,下次反彈會更高。
對執政者的警醒是可貴的,人民不會文言文、白話文的陳述,但是情緒無不一,有多少接納,有多少反彈全然不意外;任期最後兩年,千萬不甭再偏聽、偏視。
卓亞雄(台北市/台大新研所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