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這次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圖/侯永全)與連勝文打出截然不同策略,柯主打終結藍綠對立,拉攏中間選民;連則以激化藍綠對抗為主軸。選舉結果似乎透露了台北市民的看法,值得政治人物省思。
【記者陳忠賢特稿】觀察這次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圖/侯永全)與連勝文打出截然不同策略,柯主打終結藍綠對立,拉攏中間選民;連則以激化藍綠對抗為主軸。選舉結果似乎透露了台北市民的看法,值得政治人物省思。
從這次選舉也可看出,競選團隊的重要性,除與候選人制定選戰大方向,選情瞬息萬變,候選人不可能單獨應付所有狀況,這時就須幕僚提供策略。而這次台北市長選舉,連柯的決策也有明顯不同。
首先在選戰大方向,連一開始就以他的財經背景為號召,希望拉攏在北市占多數的經濟選民;與對手交鋒,則猛打道德瑕疵,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MG149台大醫院帳戶,並針對柯文哲進行「洗底」式攻擊;最後將主軸放在藍綠對決上,不斷強化對手的「綠」。
而柯則打出截然不同戰法,除了以「白色力量」、「在野大聯盟」為號召,訴求終結藍綠惡鬥,也標榜快樂、希望為主軸,希望跳出傳統窠臼,打一場不一樣的選戰。
連陣營的打法在北市行之多年,始終見效;柯陣營的訴求誠意雖高,也廣獲好評,但若不能催出選票,最終只是叫好不叫座。
選舉結果出爐,柯文哲大勝,打破北市傳統思維,這也代表未來在北市選舉,藍綠並不是市民唯一考量,如果不能打動選民,無論藍綠,最終都無法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