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無黨籍柯文哲勝選台北市長,支持者興奮歡呼。圖/中央社
【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台灣選舉史上,規模最大、參選人數最多的九合一選戰上周六落幕,國民黨敗得如此慘烈,出乎意料。跌破眾人眼鏡的,還有無黨參選的柯文哲,在向來被視為深藍的台北市,不僅勝,而且大勝,以八十五萬三千多票高票當選。素人參政首戰告捷,柯文哲也不諱言,網路在這場選戰中占主導地位。
網路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卻是年輕人喜愛及專長領域,從另一方面來說,年輕人在這場選戰中,確實具有關鍵影響力。而四十多歲的連勝文,在年輕世代的支持度不如大他十一歲的柯文哲,有幾個重要因素值得國民黨深思。
就讀大三的楊同學認為,相較於連勝文的權貴出身,柯文哲苦讀當上醫生的身世較能被年輕人認同,且連在選舉期間把網民的不友善與民進黨做連結,加上經濟恐嚇和連戰、郝柏村的「皇民說」等,都讓民眾反感,「這種貼標籤的方法,國民黨在太陽花學運就用過,顯然他們沒有得到教訓」,「網友對連的『不友善』,其實就是不爽他忽略網友的自主性,硬說網友被操控,年輕人怎麼吞得下?」
楊同學說,現在台灣的經濟環境不佳,很多年輕人擔心就業與生活,「政府提不出解決之道,不是把責任推給國際局勢、在野黨杯葛,就是怪年輕人眼高手低」,這場選戰提供了年輕人發洩的出口,「把對社會的憤怒發洩在連勝文身上,也把想改變和出頭的期望投射在柯文哲身上」。
身家背景 形成對立
楊同學出身典型外省家庭,上周五爺爺還特地召集全家,指示務必票投連勝文。楊父說,對老人家而言,忠黨等於愛國,含血含淚也要把票投下去,「但到了我們這一代,安定生活的重要性已凌駕對黨的感情。馬政府這幾年做得好不好,大家都很清楚,且生長的歷史背景不同,馬政府的親中路線也和年輕一代對台灣鄉土的認同不符」。
楊父說:「這次選舉,連勝文、吳志揚都落敗,朱立倫也只是險勝,如果這是『平民勢力』的反撲,或許對台灣未來的政治是件好事。」
楊父表示:「到了我們這年紀,會為孩子多想一點,未來確實是年輕人的世界。連勝文無論在身家背景、行為舉止和態度都和年輕人處於對立,尤其在網路世代,這種衝突很快擴散,影響當然大。」
楊父甚至認為,國民黨慘敗,或許也是因衝突向外擴散的結果,「但這是好事,或許這次可以讓國民黨更認清事實,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