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行非坐三昧,首先在靜處敷設道場,懸旛蓋、燃香點燈,在西側供奉西方三聖像。如廁或出入道場時,須以香塗身,並常澡浴清淨,著清淨衣,從齋日開始行道。
首先向西五體投地,禮拜「三寶、七佛、釋尊、阿彌陀佛、三陀羅尼、二菩薩」,其次胡跪(右膝著地,左膝直立)、燒香、散華、觀想。供養畢,端身正心,結跏趺坐,繫念於數息。十息為一念,十念畢則起身燒香。
為眾生故三遍召請三寶,三次稱念三寶名號,並加稱觀世音聖號,合掌誦四行偈 ,再誦咒三遍,然後憶念往昔一切惡業,發露懺悔,接著禮拜所召請的三寶、諸佛聖眾。然後一人登高座,或唱或誦《請觀音經》,餘人專心諦聽。
以上是早上、初夜的行法,其餘的時段,用通常的行法即可。
2.內在的態度
此三昧是從觀察五陰、六塵而了解空性。在《請觀音經》中問及:「眼根即視覺作用,乃至意識是依六種對象(六塵)來作用,這些該如何攝住呢?」《大集經》云:「住於如心」,亦即以「真實的心」來收攝。所謂「真實的心」就是不執著一切的心,以此態度來了解空。
其次以「色」為例,說明觀察五陰的方法。物質的世界是由四大(地、水、火、風)構成,因此觀察色就是觀察四大。一一觀察四大,即可發現並無實體,乃依因緣而成立,故非實有,這種特性通於其他四陰。此處又深入觀察十二因緣,而知一切如空谷之響、芭蕉葉的中空、閃電的瞬息萬變一般,沒有實體性。
3.誦陀羅尼咒
此處是把《請觀音經》間接表達出來的意趣,更明顯地指出來,認為誦咒也是非行非坐三昧的方法之一,並且著重在實踐後的功能。
依照此經的說法,共有「銷伏毒害、破惡業、六字章句」三種陀羅尼,用來對治報障、業障及煩惱障。首先,被惡病纏身的毘舍離國人因誦「銷伏毒害陀羅尼」故,即能平癒,此即破除報障。其次,破梵行的惡人若聞「破惡業陀羅尼」,則能除穢淨心,此即破除業障。最後的六字章句陀羅尼,能破貪瞋痴三毒,成就佛道。
註四行偈為:
願救我苦厄 大悲覆一切
普放淨光明 滅除癡暗瞑
為免毒害苦 煩惱及眾病
必來至我所 施我大安樂
我今稽首禮 聞名救厄者
我今自皈依 世間慈悲父
惟願必定來 愍我三毒苦
施我今世樂 及與大涅槃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