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台灣設計的巧思,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從一天的早餐餐具,工作不可或缺的電腦,到隨身小配件,都讓生活充滿便利性與小趣味。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為揭開台灣設計師神秘面紗,舉辦「設計師想得美」特展,探索台灣設計師面貌。
台北紅點設計博物館主題特展「設計師想得美」,呈現五位曾榮獲紅點設計大獎的台灣設計師王玉麟、黃建偉、周育潤、吳東治、陳如薇的作品,從構思到成品的發展脈絡與設計信仰。展出內容包含文具、日用品、家具與空間設計等,同步曝光設計師的設計手稿、產品原型,與尚未上市但極具原創性的概念作品。記載了設計創作背後的酸甜苦辣與關鍵技術,並揭露台灣產品設計產業的多元態貌與洞見。
若藝術作品是感性的表現,工業產品是理性的結果,設計師就是融合兩者的魔術師。擅於將建築與環境完美結合的空間設計師王玉麟,以「Design in Taiwan的自明性」為主軸,標示台灣特有地域紋理與文化脈絡;以urban Prefer打響台灣文具名號的黃建偉,將設計巧妙藏於生活物件之中。
國際獎項的常勝軍周育潤,則結合文化與科技,創造新式生活形態產品;善於從生活中的「缺口」尋找靈感的吳東治,以全方位的體貼思維,展現其作品的細膩度與「美」的另類詮釋;台灣新生代設計師陳如薇則營造出「情境式空間」,讓觀者融入其想像氛圍,使人與物產生「共生情感」。
周育潤表示,設計是台灣的維他命。他使用東方的竹子,打造西式的沙發,將竹材特性發揮極致,兼具輕盈、透氣、彈力多重效果。他指出,很多產品確實讓人們較便利。但要思考的是,設計愈好的東西,人家愈不會丟棄,這就是環保。
周育潤設計「泡泡沙發」,一顆顆竹編球,出自於一群印尼新娘之手,她們不但協助工藝師完成作品,也有了收入,「如果作品變成商品,可大量銷售,就有更多人來學來做,就能讓竹編製品工藝延續傳承,而不是只有設計師和工藝師獲益而已。」
「Taiwanese Design Faces設計師想的美」主題特展,今日起至明年三月二十九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台北紅點設計博物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