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畫故事看台灣地景變遷】 香火鼎盛的廟 陳進‧〈北港媽祖廟〉 李欽賢 |2014.11.07 語音朗讀 966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進.一九九三年 圖/陳進 雄獅美術 提供 〈北港媽祖廟〉.一九七九.膠彩 圖/陳進 雄獅美術 提供 釋迦行誼圖之十.〈佛陀入大涅槃〉.1965-1967.絹‧膠彩 圖/陳進 雄獅美術 提供 文/李欽賢 圖/陳進 雄獅美術 提供 台灣是移民社會,來自不同祖籍地的先民,依然供奉原鄉的守護神。移民們皆渡海來台,亦必信仰海神媽祖,保佑航行平安。艱辛的墾拓歷程,生命財產備受威脅,只能靠宗教信仰撫慰人心。 基於台灣泛神教的傳統,所以神多、廟多,諸神生辰多,拜拜跟著多;但這就是台灣人普遍的社會傳統。而廟宇建築往往是每一個城鎮的審美焦點,台灣畫家身處這樣的環境,描繪廟宇也是很自然的事。 陳進‧〈北港媽祖廟〉 之前介紹郭雪湖時,曾提起過「台展三少年」,即郭雪湖、陳進、林玉山三位少年畫家,因他們年紀很輕就入選第一回「台展」東洋畫部(膠彩與水墨類)。同屆東洋畫部入選名單中,全數為日籍人士,台籍畫家只有這三位年輕人,所以令台灣傳統書畫界跌破眼鏡。更叫人驚訝的是,三少年之中竟有一位少女,她就是──陳進(1907~1998年)。 陳進從台北第三高等女子學校(今中山女高)畢業後,十九歲前往東京就讀女子美術學校(後來改制為東京女子美術大學),翌年以純粹的膠彩畫入選首回「台展」。陳進是台灣美術史上最早習得膠彩畫技的畫家,也是台灣第一位成名的女畫家。她最經典的傑作,是一九三四年入選日本「帝展」的〈合奏〉。 以台灣女性之光的榮耀與藝術家的成就,不久之後陳進也膺任「台展」的審查員,已經可以和禮聘來台的日本知名畫家平起平坐了。 膠彩畫女性圖像,是陳進早期作品的特色,纖細、優雅與貴氣,流露著台灣婦女的古典之美。可是到了一九四五年,日本人吃了敗仗,統治台灣的時代結束,之前日本人所留下來的文化政策也全面更迭,這麼一來,曾經是日本人引進的膠彩畫,亦頓時失去舞台。 像陳進這樣已經相當出色的畫家,在改朝換代之後也逐年減少發表作品,自然就慢慢淡出了畫壇。陳進六十歲左右埋首佛畫系列,創作「釋迦行誼圖」系列。 直到一九八○年代,台灣美術界燃起尋根熱,已是祖母級的畫家陳進,以最資深的女畫家鋒芒,再度躍上檯面,重新受到重視與推崇。 一九七九畫〈北港媽祖廟〉時,陳進已經七十二歲,她仍然可以運用膠彩畫的細膩手法,挑戰廟宇屋脊華麗繁複的裝飾。 畫面右下角的落款寫著「朝天宮」,這就是聞名全台的「北港媽祖廟」。陳進以阿媽的輩分,對北港朝天宮這座古老廟宇的歷史瞭若指掌,畫起來也就更得心應手。 畫中最高的樓閣是中央正殿,和左右兩側的鐘鼓樓都是一九六五年新建的。精采處在前景三川殿屋脊,羅列著琳瑯滿目的剪黏人物像。「剪黏」的作法,就是用碎磁片、彩色磚,一片一片黏成八仙過海圖,或福祿壽喜、花鳥瑞獸等圖樣,而陳進就這樣一筆一畫把它描繪出來,重現北港媽祖廟的雄姿。 前一篇文章 【網路佳言】 肚量+分量=質量 下一篇文章 【人間植物禪】 有力的腳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從名畫故事看台灣地景變遷】觀光勝景入畫─ 呂基正〈太魯閣〉【從名畫故事看台灣地景變遷】農村風光 林玉山.〈歸途〉【從名畫故事看台灣地景變遷】 〈南街殷賑〉郭雪湖的城市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