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僑董事長陳飛龍昨天特地前往南僑全球夥伴平台展覽,大口吃起自家產品,證明安全無虞。圖/陳正興
【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劣質油連環爆,國內食品大廠南僑也出包!桃園縣政府昨天表示,南僑以工業用途報關進口牛油、椰子油、棕櫚油,未報關食品輸入查驗登記。這個宣布也造成一百二十三項相關食品預防性下架。另外,行政院也證實,南僑案就是江揆前天在立法院答詢時所說的食安未爆彈之一。
此訊息傳遍股票市場,南僑股價於十時十一分開始出現恐慌性急殺,短短二十分鐘由平盤摜壓到跌停板。
桃縣衛生局指出,南僑近三年間,向澳洲進口牛油,同時也向菲律賓、馬來西亞進口椰子油、棕櫚核仁油共四十九批,其中有五批牛油、二十二批椰子油、三批棕櫚油,以工業用途進口。南僑分別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經濟部工業局的兩個管道進口用油;衛生局要求業者盡速提出輸出國原料油的官方證明,以釐清油品來源。
衛生局說,南僑採取預防性下架商品,其中包括瑪琪琳、蛋捲、烘焙用「牛油」、晶晶牌植物油等食用「棕櫚核仁油」,用來製作酥油、奶油、水果爆米花、特製冰品專用油等所使用的「椰子油」。這些油品還會繼續使用在不同商品上,商品種類相當龐雜。
南僑隨後也召開記者會,董 事長陳飛龍親上火線說明表示,包括菲律賓及澳洲的官方證明都在昨天中午前送到衛福部,南僑生產的烘焙油脂,安全無慮:「過去無慮,未來也無慮。」
他解釋,澳洲農業部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把合格的證明送到衛福部,如果買家廠商沒有長期一定的商譽,是做不到的。而一級牛油跟所謂工業用油的二級牛油進口成本價差只有一成至一成五,且進口稅率都一樣,完全沒有動機及誘因。
陳飛龍說,再來想到可能的動機就是逃漏稅問題,假如可以用食品的牛油和不可以食用的牛油稅率不同,那才有逃漏稅動機,但二種稅率都一樣,這個動機也不存在。因此並沒有所謂在食品廠發現工業用牛油的事情,不同工廠分得很清楚,純粹是「報關上文件的誤植」。
他強調,如果講的話有不對,只要能證明是錯的,可以立即就把工廠關掉,退出食品業,因為對員工、消費者有愧,把資產土地賣掉來賠都可以。
食藥署昨也表示,業者工業報關用在食品,是為規避查驗及報驗;食藥署嚴厲指責並強調不容許違法行為,並根據南僑提出文件,逐一比對查驗,以釐清是否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