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我住在霧社,那是南投縣位於中央山脈群山中間的小山村。霧社在當時社會上的角色,是平地人眼中邊陲的山地部落,也是山產貨物貿易的集散地。其實有一陣子,這個小村落還曾經是各地方文化交集薈萃的地方。
圖/遠流文化
文/劉伯樂
學齡前,我住在霧社,那是南投縣位於中央山脈群山中間的小山村。霧社在當時社會上的角色,是平地人眼中邊陲的山地部落,也是山產貨物貿易的集散地。其實有一陣子,這個小村落還曾經是各地方文化交集薈萃的地方。
有日本人、有紋面的泰雅族(包括賽德克族)、戴斗笠的平地人,加上一批撤退來台戴軍帽的軍人。人人說著各種不同的語言,日語、山地語、台語、國語,還有說著中國各地土話方言的軍人,南腔北調,龍蛇雜居。一時之間小小的山村裡,就像是國際都市一樣熱鬧非凡。只是,不論是住民或過客,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就是開荒墾地。用現代語言來說,其實就是搜刮山地資源。
百香果是山產的大宗之一,每年當天氣開始轉熱的時候,山村附近山坡、山谷、樹林,甚至馬路邊、校園裡、人家的後院,都是生長百香果的地方。
當時,並沒有「百香果」這樣好聽的名字。日語稱它為「to-kiy-so」,台語說是「時計果」。因為這種植物的花朵綻放時呈放射狀圖案,像極了古董時鐘的面板。成熟果實還會由綠轉為美麗的紫紅色。
山上的孩子在野外摘採到的果實,一定要用特別的手法才可以剝開享用。將「時計果」置於兩手掌之間合攏,左右手十指互相交叉施力擠壓,這樣還不夠,再將兩手置於兩膝之間,用雙腿夾緊加上雙手擠壓的力量,把厚厚的果皮擠爆出一個裂縫,從而剝開兩半,再用手指或舌頭享受多汁的果肉。
開剝的力道也有學問,若一不小心用力過猛,爆漿噴灑一地就太遜了。果實成熟季節,看到有人彎腰、屈膝,兩手合掌置於兩膝之間,擺出使力夾緊屁股的奇怪姿勢,山上人家多半不覺得奇怪,表示有人正準備要享受一粒香、酸、甜美的果實啦!
「時計果」產量很多,雖然漫山遍野生長,但是也有許多長在人煙罕至的地方,更有的像蜘蛛網一樣吊掛樹枝、覆蓋溪谷,摘採收集非常不便。於是狡詐的平地人慫恿當地能吃苦耐勞的泰雅族人從事採收工作,每背一袋脹鼓鼓的麻袋下山,只能換五角錢。而當時的我用五角錢只夠買一支麥芽糖棒來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