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大約是在春季過後三、四月時,最期待的就是雨水後長出來的劍筍,爸媽只要周末假期有空時,就會回魚池和外婆一起上山去採劍筍。
圖/亞曼達
文/亞曼達
記得小時候,大約是在春季過後三、四月時,最期待的就是雨水後長出來的劍筍,爸媽只要周末假期有空時,就會回魚池和外婆一起上山去採劍筍。
劍筍除了可以清熱化痰、利水消腫外,還有豐富的纖維質;不過,採劍筍可沒那麼簡單,除了全副武裝外,還要有一顆夠強大的心臟,因為除了爬山需要體力外,還常常會看到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動物。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爸媽和外婆採筍子回來時,說他們採到腿都軟了,不是耗盡體力,而是採筍的過程中,看到了一條好長好大的蟒蛇,嚇得大家冷汗直流,幸好他們沒有驚動到牠,得以平安的回來。
劍筍生長在泥濘中,因此要撥開泥巴和土推,往劍筍的末端砍下去,才能把它拔出來,要吃到劍筍是相當不容易的!所以外面賣的價格也較其他蔬菜高些,畢竟是很辛苦採回來的。
劍筍不只是採時不容易,連剝它也不簡單,常常剝得我食指黑青、或是筍上的細毛插到肉裡,最厲害的就是外婆了,外婆真是有一指神功,速度很快,剝筍時,她使用食指將筍子頭輕輕繞圈順著剝下來,在剝開兩側的皮,光溜溜的筍子就在眼前了,在市面上看到的料理方式幾乎都是竹筍炒肉絲,可惜的是筍子的天然風味都不見了。
我們家的烹調方式是用香菇爆香,再加入筍子熱炒(尾巴較硬的部分可先處理),最後淋上香菇素蠔油,香噴噴的香菇炒劍筍就上桌了,使用它的醬汁來拌飯,真是超級好吃的,劍筍有一股獨特的甘苦味,真像我們的人生!
長大之後到外縣市讀書、就業,每到劍筍季節時,媽媽就會炒兩大包給我和姊姊帶到高雄,分享給身旁的好友一起吃!可惜因為氣候變遷,雨量減少,外加土地開發,所以劍筍的產量也慢慢減少中。
現在每年只要能吃到一兩次的劍筍,就令人非常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