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十二年國教總綱拍板定案,高中國文必修二十學分,與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希望的三十六學分差距極大。聯盟昨天開記者會,痛批教育部「禍國殃民」,聯盟副召集人、陽明大學教授張曉風說,作家、聯盟總發起人余光中對此非常痛心,決定寫信給總統馬英九,要求傾聽大眾聲音。
中研院院士、台灣大學教授林長壽表示,上國文課不只培養欣賞文學的能力,更能學習分析事務,如今課綱改為選修,要如何達成這樣的目的?林長壽說,國文學分減少,學生為應付作文考試,只好到補習班加強,「教育部的做法,簡直圖利業者。」
張曉風也痛批,馬總統、教育部長吳思華,創造台灣有史以來最低的國文學分,「成了砍國文課時數的劊子手!」張曉風說,中研院士丘成桐日前送她一本丘寫的詩文集,當時也對她說:「好的語言思維,才是奠定數學的最佳基礎;中國人的數學不發達,就是不重視語言的後果。」聯盟副召集人、東吳大學名譽教授劉源俊說,國文時數減少,擔憂青少年國語文素養低落,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也膚淺,「國文差,其他科目也學不好。」
教育部次長林淑真表示,減少必修時數、增加選修彈性,是訂定十二年國教總綱的大方向,不宜再一味增加時數、填鴨知識,卻不問學生是否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