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惠萍
圖/高惠萍
文與圖/高惠萍
美國野生動物攝影家麥可·奧尼爾(Michael O'Neill)曾說,拍攝澳大利亞海域小海獅的經驗,讓他覺得這些小海獅是世界上最可愛的野生動物;但目前這群生活在澳大利亞南部和西部海岸的澳洲海獅,數量正處於逐漸稀少、瀕臨絕種的處境。
母海獅任重道遠
澳洲母海獅的繁殖周期約十八個月,每胎只產一子,剛出生的海獅寶寶體毛為黑棕色,睜開眼睛就能活動。小海獅在岸石區出生後,海獅媽媽前幾周不會外出覓食,唯一的工作就是照顧海獅寶寶。
除了餵奶,媽媽還要教小海獅習慣大海,學會游泳。海獅寶寶一至二個月大時,不會游泳,也不敢下水,在海獅媽媽的陪伴下,才學習游泳、潛水等基本技能,為四個月後的海裡練習捕食預做準備。
母覓食子留岸上
海獅媽媽在小海獅出生二到三個月後,會將小海獅留在岸上,獨自出海覓食;唯,近海的食物來源愈來愈不足,迫使母海獅得前往遙遠的深海尋找食物。母海獅每次出海時間大約一周,耗盡體力的海獅媽媽回岸休息,小海獅會抓緊機會靠在媽媽身上喝奶,哺乳期長達十七個月。
小海獅五個月大時,棕色胎毛開始掉落,經歷第一次換毛,身上顏色也隨之改變;到了六到八個月,慢慢學會到海裡游泳和捕食,出海探險回到岸上,牠們會到處東張西望,不斷發出聲音來尋找母親。
母子相認互吻鼻
母海獅辨別自己寶寶的方式是先連聲高叫,小海獅一聽到,也高聲回應,並急切往母海獅叫聲的方向移動,找到彼此後,除了聲音的交流外,還互相聞對方身上的氣味,以鼻子對鼻子互吻,確認無誤,海獅媽媽便開始餵奶。
對小海獅來說,小島上幾乎沒有天敵,最大的危險來自公海獅,每到求偶季節,公海獅常常為了爭奪母海獅爭風吃醋打架互咬,不知道要閃躲一邊的小海獅,常常不幸被壓死而夭折。
人禍多危機四伏
小海獅天生萌樣,惹人憐愛,但事實上,牠們的處境卻危機四伏,人類商業性捕魚是牠們生存的主要威脅之一,被魚網纏住而喪命的海獅明顯增加,被刺網捕獲而受傷,在頸部留下刺網痕跡的海獅也時而可見。近年來,澳洲海獅的數量並沒有增加,牠們的生存狀況令人感到擔憂。
看海獅在沙灘上慵懶地打滾、睡覺和哺育下一代,有體力耗盡上岸準備休息的,也有養好精神準備下海的,生命的熱度在海岸交接處延續交替;海獅生活在海洋中,以魚、烏賊及貝類為食物,出海捕食時,除了要在水中不停地游動下潛,也要小心不讓自己成為其他海洋生物的腹中物,每一次的出海,都可以說是族群能否存活下去的考驗。澳洲野生海獅值得人類關注牠們的未來,唯有海獅爸爸及海獅媽媽健康存活,才能讓海獅寶寶繼續「萌」下去。
動物小百科
澳洲海獅
Australian sea lion
是一種只生活在澳大利亞南部和西部海岸的海獅。為單種屬,鰭足亞目,外觀與海獅科其他海獅及海狗極其相似,但繁殖周期在鰭足亞目中十分特殊,周期長達18個月,而且在不同的群體之間並不同步。繁殖季節可以持續5至7個月,袋鼠島的海豹灣有超過9個月的記錄。
繁殖季的雄性澳洲海獅並沒有固定的領地,牠們通過打鬥來建立內部等級,處於統治地位的雄性會守衛屬於自己的雌性交配權。在生育幼海獅之後,雌性澳洲海獅會選擇守衛新的幼海獅,而趕走上一次產下的幼海獅。
1972年澳大利亞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法案簽署後禁止捕獵澳洲海獅,但全球現存仍不足一萬五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