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犬長相奇特,一副「不好惹」的樣子。
圖/高惠萍
文與圖/高惠萍
來到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第一晚,境內地勢山高林密,平均海拔一千一百公尺左右,對貴州的第一眼印象,就是腳邊搖著尾巴迎接我們的當地特有犬種「下司犬」幼犬。
天生狩獵好手
閒聊一下才知道,以前少數民族有上山打獵的傳統,有下司犬隨行,主人便安心不少。自當地村落形成以來,下司犬憑藉狩獵天賦,成為當地人的好幫手。下司犬聰明,平時溫順,一到山上就興奮,嗅覺靈敏、身手矯捷、靈活又機智;對主人忠誠,對外來侵擾者毫不讓步,天生就是狩獵好手。
眼前玩耍中的下司幼犬,頭大口方模樣可愛,四處閒蕩探險,很難想像成犬後是奔跑速度快、耐力和爆發力極強,與德國牧羊犬齊名,被列為世界名犬排名第三的中華名獵犬。唯,由於下司犬長期以來被家戶飼養,目前純種的下司犬數量並不多,一般看到的多半是混血犬種。
長相令人生畏
成年後的下司犬相貌看起來頗兇猛,胸部平寬,腳掌厚實,毛色白亮,眼圈、鼻舌呈粉紅色,耳朵短小直立,尾尖向上;特別不一樣的是牠們的臉和嘴上有直立硬毛,身上的毛亦十分粗硬,俗稱「蔗稈毛」,乍看之下就給人「很不好惹」的感覺 。
據了解,主要產區在貴州東南方麻江縣下司鎮的下司犬,因居住在下司鎮的少數民族自古就有養狗的習慣,長期選育的結果,形成了下司犬體形外貌的獨特性,早期山寨村民都養狗來狩獵、看家、保護莊稼,如果有野豬來,牠們會把野豬趕走,而下司犬什麼都吃,十分地好養,因而成為人類的好伴侶。
瀕危的下司犬
儘管下司犬在過去和當地人的生活密切相關,但因人為交易逐利的因素下,純種下司犬數量急劇減少,已經到了面臨滅種的嚴峻考驗。由於外界對下司犬狂熱追捧,不肖者為了獲利,人為增加雜交下司犬的數量,無序的逐利,造成下司犬基因缺陷導致瀕危境地。
下司犬一直是山寨村民生活的一部分,人與犬早已有特殊的情感,人們應該要省思問題出在哪裡,不要讓下司犬的身影在黔東南美麗的山巒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