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屏東海生館
文/蘇林 圖/屏東海生館
屏東海生館大洋池的大魚身上被掛上了「裝飾品」嗎?仔細一瞧,原來是大魚的身上被數隻小魚親暱似的黏住,形成一幅吸引所有人目光的有趣畫面。
這大魚身邊、身上看似「一串鈴噹」的魚兒,就是有著厲害「黏魚功夫」的(魚印)魚。
平常在池內,(魚印)魚總喜歡跟隨或是黏著(魚賁)魚、鯊魚、魟魚、石斑等大型魚類,尤其是特別愛跟著有「海生館波波」稱號的波口鱟頭。畫面中,可以看到魚黏躺在波波的背上,舒服輕鬆的悠閒度假模樣,讓人看了不禁莞爾一笑,而波波也像溫柔母親似的,帶領著牠們悠游於海洋世界。
會有這樣特殊有趣的依附行為,主要是因為(魚印)魚的頭頂有由第一背鰭特化而成的吸盤,可以黏緊緊的吸附在大型海洋生物身上,隨大魚到處游走移動,再順便撿拾大魚捕食後所吃剩的食物碎屑為生,而大魚之所以不排斥(魚印)魚的此一習性,主要是因為(魚印)魚也會吃宿主身上的寄生蟲,或自行覓食小型海洋生物為食,並非一無是處,所以久而久之,大魚小魚之間也就培養出和樂共生的默契啦。
(魚印) 學名:Echeneis naucrates
又稱長印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魚印)科中一種。
(魚印)魚分布於全世界暖溫帶海域,習於生活在水深0至50公尺處。魚體呈長型,胸鰭尖銳,背吸盤有21至28對鰭瓣,體長可達110公分。吻平扁,前端略尖。口大,口裂寬,不可伸縮,下頜前突;上下頜、鋤骨、齶骨及舌上均有細齒。除頭部及第一背鰭變形的吸盤無鱗外,全身均被有小圓鱗。體色棕黃或黑色,體側經常有一暗色水平狹帶,較眼徑為寬,由下頜端經眼達尾鰭基底。
(魚印)魚為沿岸晝行性魚類,身上有吸盤會附著在鯊魚、翻車魚、海龜甚至小船船身,往往以撿拾大魚吃剩的食物及體外寄生蟲為食,或者自行捕捉淺海的無脊椎動物。魚和寄主關係並不密切,經常離開寄主獨自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