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落合由利子
攝影/落合由利子
口述/津端英子 採訪撰文/水野惠美子 譯/李毓昭 攝影/落合由利子
「購買的東西要傳給下一代。要買就買好的,絕對不可以買便宜貨。」這是娘家的教誨。結婚後,因為有帆船之類的開銷,沒有錢應付別的地方,我買東西時更加慎重,一定要買自己喜歡的,而且品質要好。只是堪用是不行的,我會耐心地等待買得起的那一天。對,這就是積存時間的生活。
直到結婚超過十年,我們的家具才正式買齊。修一有一天去長野辦事,跟松本民藝家具的師傅聊天,從此就著迷了,認為「只有這個才是真正的家具」。後來花了三十五年的時間,從餐具櫥、五斗櫃、衣櫥開始,一件件地買齊。
好東西會愈用愈好用。我們兩人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決定的,嫁女兒時,要讓她帶走這些家具,而不是送給她們一組全新的。我們還叮嚀她們:「這是妳們的陪嫁,要小心使用。」每年都要清潔一次,把家具的抽屜全部抽出來,和女兒在太陽下擦拭,教她們怎麼保養。結婚以後就要處在和以前不一樣的生活環境中,難免會害怕。如果身邊就有之前用過的器具,也許就會產生受到保護的感覺。
那邊有一個藍色的直立大火盆,從我祖父之前的年代,它就一直被擺在釀酒店的泥地房間中使用。我哥哥關釀酒店時,把它讓給我了。以前客人會圍著這個直立火盆,一邊站著喝茶一邊談生意或聊天。上面總是擱著一個鐵壺,有白色蒸氣從壺口冒出來,那景象彷彿就在眼前。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的窯燒出來的,但是藍色的釉藥很漂亮吧。我小時候就非常喜歡這種色調,現在早晚都可以欣賞到,真的很開心,心情總是會平靜下來。
修一也為我高興,他說:「生活中有超過一百年歷史的東西在身邊,真是件好事。」不知道為什麼,舊東西就是能讓人放鬆心情。可以像這樣繼承上一代留下來的物品,實在很幸福。要是我們也能夠將這樣的東西留給下一代,那就太好了。
織出好人情
「我還沒有給你圍巾吧?」我都會忘記送給誰了。我每年大概會織一百條分送給人,沒辦法一一記住,不過修一有記錄送給誰的檔案,看了就知道。到目前為止,我應該織了不下五百條了吧。有小嬰兒出生,我就會用純白色的毛線織一條小被子送出去。織的時候我會很投入,但是一完成,我就失去興趣了,而開始織下一條圍巾。
總而言之,只要有毛線,不論是夏天還是冬天,我都會織個不停。我並不喜歡四周有太多東西,能夠保持一身輕鬆,也是因為會一直把完成的東西送給別人的關係。與其堆在這裡,不如讓別人拿去用,我也會比較高興。又因為我從小就被灌輸「錢是髒東西」的觀念,把親手做的東西送給幫助過自己的人,總比送紅包好。
這是住在山梨縣的姪女經常寄來的毛線。她會去買原羊毛,再幫我紡成線。你看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灰色,顏色很多,這是因為每隻羊的毛色都不一樣,但每一種顏色都很漂亮。要是織好的圍巾有存貨,我會請對方自己挑。拿到自己喜歡的顏色應該會更開心吧。
圍巾不是用手織,而是用機器。毛線比棉線或絲線粗,織起來比較輕鬆。織機需要手腳一起操作,所以也是很好的運動。這條圍巾的織法是「平織」,只是單純地重複同樣的動作,不停地織一整天,就可以完成一條,可是我一天只織兩個小時,因為太認真的話,織完肩膀會痛,我不喜歡這種感覺,所以都會限制時間。可能就是像這樣每天持續,才能夠這麼健康地活著。
這麼一想,就會覺得完成的圍巾其實是手腳運動產生的副產品,是很難得的。對了,我小時候,住在附近的關阿姨經常會織毛衣、背心、襪套等東西給我,顏色繽紛,非常時髦。我們不能年紀大了就希望別人為自己服務,必須設法給下一代留下什麼。直到現在我才想到,關阿姨應該也是抱著這種心情,才會織東西給我。
【修一的自信自語】這個毛線是姪女紡的,她的母親已經九十二歲了,聽說受到女兒的刺激,也開始織毛線,精神很可佩。英子一直在織圍巾,也一直在往外送。維持世間運轉的不就是這種不求回報的善意嗎?
(摘自《積存時間的生活》,太雅出版)
作者簡介
津端英子
一九二八年生於愛知縣半田市,老家是有兩百多年歷史的釀酒廠。一九五○年結婚,闢地種菜,實踐在大地扎根的精緻生活。與學建築、擔任過大學教授的丈夫津端修一合著的作品除了《積存時間的生活》,尚有:《懷念的未來生活方式》、《閃亮而摩登》、《明日也是小陽春》。
水野惠美子
曾任職出版社,目前獨立工作,從事飲食和生活方面的活動。以採訪口述的方式,出版廚師、甜點師傅的書。著作有《森茉莉──奢侈窮困的生活》、《永井荷風──獨居生活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