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年輕男女因無法和平分手,造成難以原諒又無法彌補的的悲劇,令人不勝唏噓。
我的好友徐博士,在大陸北大、清大開課,他有很好的學經歷。「領導力,溝通與管理」是他對不同對象最常開的一門課,很特別的是,他將「婚戀管理」納入單元。因為他覺得不論是對學生、高官或是企業領導,伴隨一生的婚姻、戀愛是必須不斷學習的。這樣的理念,由他這樣背景的教授身體力行,是很有影響力及說服力的。
這次他在北大法研所開的這個單元,請我去上課,特別提醒我把重點放在分手議題上,可見他對青年學生如何好好分手的重視。因為他知道我在台灣教這類課程,尤其看到我陪伴自己兒子度過失戀低潮的經驗,覺得很有參考價值。
上課時我以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的:「這個世界造得不好,愛人的不被人愛,被愛的不愛人,愛又能被愛的,卻又有分手的一天。」做為課程開頭。
我提醒即便是一見鍾情的相遇,也應經歷「友誼探索期」、「愛情火花期」、「理性認知期」、「徬徨抉擇期」,再做出是繼續交往或分手的決定。
我特別強調,男女交往要真誠,分手要理性。要明確負責的說明分手的理由,但不要全盤否定對方,並攻擊其短處;而是要感激對方所曾經給予的,並讚美對方的優點。
分手時語氣平和,態度堅定,採堅壁清野戰術,亦即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否則藕斷絲連,沒完沒了,橫生枝節。
分手的類型常有—毀滅型、墮落型、哀怨型、成長型,在分手過程中,若有一方停留在憤怒情緒,最容易發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或同歸於盡的毀滅行為。
最後我說希望能看到大家對分手的心態是從「夢醒時分」到「分手快樂」。沒想到他們也都很熟悉這兩首歌,大家一起清唱,慢慢體會歌詞。
要下課時,一個女學生說她真不想破壞這溫馨的氣氛,但又很緊急,因她的室友最近就受到不願分手男友的威脅恐嚇,該怎麼辦?我說要學會保護自己,要懂得求救,順便介紹台灣有家暴法、家暴專線,對同居男女亦適用。
毀滅型分手,人人自危,要從教育著手,言教、身教、境教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誠如幼教大師福祿貝爾所言: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
唯有人人付出關愛樹立榜樣,溫馨和諧的社會才有可期,暴戾之氣才可望消弭。
詹秋薇(旅居北京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