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政策 應順應國人觀念

卓亞雄(台北市/台大新研所講師) |2014.09.24
1686觀看次
字級

行政院長江宜樺即將推出「江版」住宅政策,十年內現有社會住宅六千八百戶要成長五倍,達三萬四千戶,其中過半將配置在台北市及新北市。江揆關心人民基本的居住福祉當然是好事,但此事輕率不得,必須要立基在中國人對居住認知上的設計,順應國人的住宅觀念,打理出一套民眾樂於接受的住宅政策,才能相互呼應,解決國人居住難的困局。

比較文明國家或開發中國家的社會住宅成績,台灣都是敬陪末座,甚至數字難看到不忍提出,為什麼?不是政府不重視,而是國情不同,各國人民對住宅的認知不同。

正因為這樣的差異是深植在人民思考的文化根源,必然從此出發,決定應對的方式,因而政府得先了解庶民是怎麼看待對居住安全的嚮往,政策設計只能順著這個路數去思考。

社會住宅在各國推動有頗大差異,但根本上都是以低廉的租金取得房舍使用權的模式。為什麼在西歐國家荷蘭社會住宅比率超過三成,但台灣百分之一都還是湊出來的?

關鍵就在對居住的認知不同,連帶產生不同的處理思考。中國人的「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極牢固的深植人心,因此能為華人社會接受的住宅政策必須要考量文化因素,絕不可以全本照搬西方社會那一套。

對擁有自己一片瓦的期待有多深刻?遠的不談,就以最近海峽兩岸都照搬西方國家政策推出的「以房養老」政策,兩岸都才試辦,結局相同,民眾幾乎是全無回應,無人去申請,讓試辦極其難堪的以零申請退場,為什麼?因為中國人擁有自己土地、房舍的觀念,絕對不是西方社會住宅的制度設計人可以理解的。

以台灣常態的人生應對模式,進社會後的前十年、甚至更長些,無不節衣縮食、粗茶淡飯的處理日常生活,只想及早儲好購屋的頭期款,找到自己的立錐之地,這樣才安心、才心底踏實。

不必批評這樣的態度不務實、落伍,文化底蘊的事,不是留學西洋的一些官員可以輕易否定,尤其是照搬外洋的作法,以上對下的指導之姿試圖強勢達陣,那將是徒勞。

類似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二○○五年為什麼紐奧良逃避颶風出走的民眾不再回來?日本三一一福島核災的受災戶每天盼望著回家?差異就在對土地的認知。

江揆的社會住宅五倍說的支票是好事,但就此能改變國人對土地的依戀、安全感?恐怕不該如此輕率。

卓亞雄(台北市/台大新研所講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