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長華
今天又是中秋佳節,在中國人心中,月亮是聖潔、美好、吉祥的象徵,是人間恩物,是寄情對象。人們對明月寄托了無盡的美好想像。
中國人吟詠彈唱明月詩文如銀河繁星,數不勝數。閒品詠月詩最多者當屬「詩仙」李白。
他筆觸月亮的詩多達三二○首,字字句句有味:
飲酒時「舉杯邀明月」;進餐時「月光明玉盤」;下山時「山月隨人歸」;懷舊時「卷帷望月空長嘆」。
他不僅寫明月之美,還抒明月之情:「手舞石上月,膝舞花間琴」是寫「舞月」;「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河」,是寫「弄月」;「對此石上月,長醉歌芳菲」寫的是「歌月」;「掃石待歸月,開池漲寒流」,寫的是「待月」;「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寫的是「步月」;「彈彈松風里,杯勸天上月」,寫的是「飲月」。
他鍾情於月,簡直到了以月為魂的程度:「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上九天攬月談何容易,於是他慨嘆「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中秋佳節,賞團圓明月,品讀「詩仙」佳作,既增加知識,又陶冶情操,可謂節日一大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