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珩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湖南省禪宗臨濟宗楊岐派祖庭、千年名剎開福寺修建專案,相關部門已完成開福寺及周邊規畫編制;開福區政府也制定方案,拓寬道路。市人大代表日前建議重點督辦會,加速開福寺建設,恢復湖湘佛教千年古剎風貌。
開福寺始建於五代時期,距今有千餘年歷史。當時馬殷割據湖南,建立楚國,史稱馬楚。
馬氏以長沙為都城,在城北營建行宮,建有「會春園」,作為避暑之地。
後唐天成二年(西元九二七年),馬殷之子馬希範將會春園的一部分捐贈僧人保甯,創建開福寺。
馬希範繼位後,在附近大興土木,旁壘紫微山,北開碧浪湖,使開福寺一帶成為著名的風景勝地,有內外十六景。開福寺鼎盛時,僧眾千餘人。後歷經宋、元、明、清各朝,香火不絕,名僧輩出。北宋洪蘊,佛醫俱精,被宋太祖召見,賜紫方袍。
宋徽宗時,道甯禪師住持,中興佛寺,將臨濟宗楊岐派禪法傳給日僧覺心。
覺心返國後,創法燈派,日皇賜諡號「法燈圓明國師」,僧徒眾多,日本佛教臨濟宗派奉開福寺為祖庭聖地。
清光緒年間,名僧寄禪、笠雲與名詩人王闓運等在此組織碧湖詩社、詩僧笠雲創辦湖南僧立師範學堂。
千餘年來,開福寺歷經興衰,多次改建重修,現存建築主要為清光緒年間重建。
一九九四年成為尼僧修學道場,住持能淨法師進行大規模修建,之後從緬甸迎請佛陀和阿難、迦葉二弟子玉雕像,從台灣等地迎請五部大藏經供奉,也承辦湖南佛學院尼眾部。
目前,開福寺是全國漢傳佛教重點開放寺院,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