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拖姑清真寺喚醒樓。圖/中新社
【人間社記者觀珩綜合報導】中國大陸雲南省魯甸日前發生六點五級強震,災情慘重,但當地二百八十多年的「拖姑清真寺」,完好無損,甚至連牆灰都沒脫落,令人稱奇。據專家說,拖姑寺的建築完全用圓柱和橫梁交接而成,榫卯環環相扣,沒有用一根釘子,十分牢靠,因此屹立不倒。
拖姑清真寺位在昭通市魯甸縣桃源回族鄉拖姑村,始建於清雍正八年(西元一七三○年),由清朝武官蔡家地馬姓先祖馬鱗燦公、馬鱗熾公因戰功而獲得封地拖姑地區,捐資建造正殿。
當時大批穆斯林隨哈元生將軍開發烏蒙(昭通),馬、戚、阮等十八姓祖先到昭通、魯甸、大關等地,故稱拖姑清真寺為滇東北回民的祖寺,當今魯甸全縣六十多所清真寺皆屬其分寺。
拖姑清真寺是雲南省五大古寺之一,融合阿拉伯伊斯蘭風格與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多為磚木混合結構。全寺由正殿、喚醒樓、無倦堂、後亭、廂房、水房、照壁等構成四合院,有殿閣樓亭三十餘間,占地四千平方公尺,以其建築工藝獨特、歷史悠久而聞名,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去數十年,經歷二十多次五級以上地震,都完好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