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餿水油對人體到底有沒有立即傷害?行政院昨天表示,政府已送驗最快今天會有結論。食藥署也說,未來食用油脂業者的登錄、追溯追蹤、一級品管,將列入優先稽查對象,預計三十個月內查核業者落實食品良好衛生規範。
衛福部食藥管理署長葉明功前天曾表示,目前還沒任何證據顯示餿水油事件對人體有立即傷害,引起爭議。對此,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表示,政府非常重視餿水油事件,原本衛福部送驗要七天才有結果,但行政院長江宜樺要求盡快,今天可能就會有結論。至於廠商把餿水油製成食用油,檢驗時竟還符合部分科學標準,政府已指示衛生福利部深入了解。
衛福部食藥署則表示,在這次餿水油事件發生後,近期召開專家學者會議,也將食用油脂業者納入食品溯源追蹤管理。此外,食藥署也研擬透過專家會議,將食用油脂業者強制納入「一級品管」,是三級品管中的最高等級。
另一方面,這次事件牽扯出強冠公司製造劣質豬油,而衛生機關曾五次稽查工廠,認定該公司符合GHP規範。食藥署表示,這是因為現場看起來很衛生,油品檢驗又揪不出問題,而GHP是檢視食品生產環境、製作過程、操作人員等,是否符合衛生標準,無法判定食品原料是否出問題。
食藥署說,是針對強冠的全統香豬油等重點項目,反複高溫油炸的廢油可能在這些項目出現異常,進而藉此推測來源是否為劣質油。而劣質油經過水洗、脫臭、脫色、使用濾油粉、精煉,可調整酸價及總極性物質,騙過一般的檢驗儀器,所以檢驗也有極限,下游業者購買原料來源應也要自己把關,不能只靠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