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地震之後 1 帳篷下 我們一起傳遞愛 |2014.08.16 語音朗讀 90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雲南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於雲南魯甸龍頭山鎮,合作完成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學」,後方是已經震壞的校舍。圖/新華社 雲南地震後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學落成,孩子們在剛建成的板房校舍內看電影。圖/新華社 在雲南魯甸地震龍頭山的安置點,早起的孩童涉水過溪。圖/中新社 雲南魯甸自八月三日發生地震以來,義工在短短的十多天裡就迅速聚集。中新社記者親身採訪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義工,有最年長的、最年輕的、遠從香港來的,還有曾是汶川地震的受災戶,他們為當地居民架起一頂頂帳棚,解決食衣住行,也用樂觀的態度,傳遞正向能量,展現人間大愛。 【本報綜合報導】雲南魯甸地震發生以來,台灣各界積極捐款協助救災,像是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以個人名義,透過雲南省紅十字會捐款人民幣一千萬元,協助災民早日重建家園。張榮發對陸媒表示,雲南魯甸震災造成人員嚴重傷亡,受災群眾生活困難,自己感同身受,已要求集團各公司密切關注災區情況,視需求提供必要援助。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自八月三日發生地震後,短短的十多天裡當地就迅速聚集了一批專業義工。 中新社記者現場採訪來自河北承德的張淑華,今年六十四歲的她,是中新社記者在地震災區遇到年齡最大的義工。這一次是張淑華第三次到地震災區當義工,之前汶川和雅安發生地震時,她沒有缺席。「我這一輩子就是要做好人、做好事,做真人、做真事。三號晚上聽廣播知道魯甸地震了,我立刻就回家收拾東西,約好去年在雅安認識的義工,第二天,我們就從北京坐火車來雲南,六號到達魯甸。」張淑華笑著說,別看她是個老太太,「能幹什麼就幹什麼,物資搬運、信息登記、心理疏導都可以,有些事還真沒我不行。」 張淑華接受採訪時,手上正忙著收服務站門口的垃圾,她說,「每個人都有追求,老年人也有理想。我就想做點有意義的事,一個人力量是小,但匯聚起來就是大愛。」 來自遼寧瀋陽的張鵬見到中新社記者時則說,「我應該是年級最小的義工吧,我是『九○後』,今年剛大學畢業。知道這裡遭災了,我和父母說了一聲就趕來雲南了。我在大學做過義工,這次是我第一次出遠門來做義工。」受訪當天,他從早上出去一直到中午兩點,完成了四十多頂帳棚的人員登記,但他說:「一點都不累,我覺得有工作說明這裡需要我們,如果沒有工作安排,我一分鐘都待不住。我要和受災群眾一起走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在眾多義工中,也有自己走過災變的,來自汶川的二十四歲地震孤兒余家興,一得知魯甸地震後,也立即從浙江趕到現場,他說:「這就像『還願』,從受恩到感恩。比起其他志願者,我更懂災區的艱難痛楚,更懂災區民眾的心。」 幫助孩子走出來 除了安頓居民的食衣住行,義工也安頓居民的心。義工劉華在暫居的帳棚裡為孩子講《三國演義》的故事,孩子個個聽得入迷。劉華說,比起以往的暑假,孩子或許只覺得這次有些「特別」。他和孩子在一塊做遊戲、看書,就是要讓他們放鬆心情。幾天下來,明顯感覺到孩子的情緒已慢慢從地震最初的緊張到逐漸放鬆,同時變得堅強起來。 「不用教他們太多的知識,只想陪伴他們,慢慢地讓他們學會互相團結,互相幫助,在這次度過災難的過程中,伸出自己小小的雙手,去幫助他人。」劉華說,經過這次的災難,他希望幫助孩子不僅自己走出來,還能幫助別的小朋友,甚至是自己受傷的父母。 有過四川汶川、雅安地震救災經驗的吳剛和夥伴則將帳棚裡小小的空間,分成了圖書角、畫畫區、遊戲區等。他們特別針對兒童、老人和婦女,進行心靈重建。他說,義工服務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災民在哪,他就在哪,「我們服務的對象在帳棚,我們就在帳棚;三到六個月後他們搬到活動板房,我們就去板房;災後重建進入了自己的新家以後,我們也會和他們一樣找一個自己的地方,持續地為大家服務。」 用生命影響生命 在災民安置點的另一個角落,來自山東的郭曉軒和張晶晶也在當地村幹部的帶領下,到一頂又一頂的帳棚裡詢問受災民眾的情況。她們收集十五歲以下的孤兒和六十歲以上老人的資料,希望有能力的愛心人士能捐助這些個案。「一旦選定對象之後,只要他想讀書,我們一定會追蹤他到大學,生活上我們也會去幫助他們。」郭曉軒說,一旦確定了六十歲以上扶助對象後,他們也會追蹤這位長者一直到終老。 「我們要做的努力,是讓他能夠恢復並發揮自己的潛力,助人自助,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吳剛說,災難發生後不可能短時間內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心靈重建會比恢復家園需要更長的時間。 前一篇文章 雲南地震之後 2 歷經生死 每一天都算賺到 下一篇文章 觀念轉變 收復溼地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雲梯2025.07.0105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6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7如是說2025.07.02085根還是6根手指?2025.07.0109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10【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將善待自己寫在企業規章裡【大陸產業發展】清美豆腐也能做到極致【文創之旅】 仙居成語起源地滿天星斗 從少量定模到批量生產【大陸產業發展】商業航天 開啓可回收時代星空間小劇場打開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