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

文╱石德華 |2014.08.08
1884觀看次
字級
塘后道沙灘 圖╱石德華
沙灘旁的后澳村站牌 圖╱石德華

文╱石德華

Q&A第三題,我這麼設計的:

作者發下宏願,要揹媽祖神像登上世界的極峰,原因何在?

答案是:媽祖曾救過作者當船長的父親,如今父母都去世,他將媽祖當作父母的守護神,把對父母的思念轉移給媽祖,遂發下宏願,願背著媽祖神像登高峰,也希望天下蒼生都能得到媽祖的庇佑。

為出版社編書,離島的馬祖篇,我選了《喚山》的︿羅勃切山四月一日、四月二日﹀,李小石作品。李小石,馬祖津沙村人,二○○九年成功揹媽祖登上聖母峰,二○一三年殉難洛仔峰。

四月書出版,這篇沒用上。我不只一次催說台、澎、金、馬缺一很奇怪,但出版社取不到授權。

七月到馬祖旅行,一看馬祖的媽祖,媽祖的馬祖,二找馬祖各村的咖啡館,三,試著尋訪出李小石的親人,看能不能取得文章授權。臨行意外取得李小石女兒的聯絡方式,人在嘉義。那刪去三,這事已有譜,擱著旅行回來處理即可。

馬祖第四天住在有機場、7-11、郵局、網咖,餐廳、旅館民宿、特產店,北竿最繁榮的塘岐村。在宏瑞飯店CHECK IN時,看見桌上擺一本《李小石追憶紀念文集》,友伴阿緞彎身拿書,我對紀念文集比較沒興趣這一念飄閃,就聽得阿緞說:「奇怪,我怎麼一看到李小石的照片就一陣『加冷筍』。」

聽阿緞這一句,我心中好似一種矇矓的什麼剛要明白但尚在成形,不太明白就先讓它不明白,我拉著行李上三樓。

晚上來到北竿機場邊的塘后道沙灘。馬祖每一彎海景都有故事。

這沙灘連結塘岐村與后澳村,漲潮只露一條小徑,海水退潮,一片沙灘就呈現,當地人稱為「沙連島」。心也連事,有時開敞點,有時想隱藏,有時安靜,有時想說笑話。而這兒的沙潔淨綿細,有個甜蜜的名字叫「糖沙」。因應交通方便的考量,後來在「沙連島」中間築出一條塘后道。

我們在糊糊溼溼的暈黃月下,看藻類微生物群聚海面,隨浪頭打岸翻湧一帶一帶電閃似的螢光白,間或跳起朵朵碎細小星芒,聽說這就是踩星沙,看藍眼淚的類體驗。

旁邊那群人包計程車專程來此看藍眼淚,摩托車雙載來的也好幾對。聽說那兒的海邊有藍眼淚就趕過去,應該列為春夏馬祖旅行的特色,真的是一片冷光面板的幽藍嗎?像雜誌上那樣嗎?螢光白這樣就算是了嗎?星沙和藍眼淚是一樣嗎?到底是藻類還是介形蟲?浪打在礁岩會更明顯看得見?用石頭丟海也可以?瓶子裝海水搖一搖也會發亮?你看你看螢光白和浪的白不一樣,注意看浪打來浪頭有一帶螢白……

人人都能說上一些,卻沒人說得周全,未具備大量神祕與傳說的涵容力,不能在心象的應證與想像之間無止盡流轉的,不算絕美吧?

當然也和季節、潮汐、光度都相關,雙載的摩托車沙灘上大迴轉,要去后澳村大沃山12據點的戰爭和平紀念公園,說是高處也許看得到。

前二天在南竿的鐵堡也一樣,一群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黑忽忽的音聲來去誰都看不清楚誰,大家聚在一處同心守候,聖潔如幻藍眼淚。

看不看得見也沒那麼重要,是人心裡熨貼一種不可言告的浪漫,願意為一片溫柔靜謐謎樣的螢光藍奔走,才像擁有過青春、夢幻與愛,才像曾是和獨角獸對望和窗邊青鳥互許的自己。

後來,我在馬祖四鄉五島十天,所見的畫面可以成一冊美麗,但上首頁的那一幕是在塘后道的看見:

綁腿軍靴,迷彩軍服,白色全罩安全帽,飆機車的年輕軍人,斜揹迷彩公文大書包,從涵洞口竄出,一整片藍天傾斜在身後,晶碧大海推湧在兩脅,糖沙披覆,他迎著海風,風馳電掣出任務。

戰地,馬祖隨處可感可見的昔時與從容寧靜的現今,在這年輕軍人疾馳的身影巧妙疊影。

或許,還有個糖沙似的女孩在台灣等他。

我朋友父親的故事。通信兵,中日戰爭一場慘烈戰役裡為通訊脫了隊,歷經萬難與凶險,最後,他奇蹟似的游過敵人防守的大河找到部隊,衣衫襤褸,不似人形,但背上的通信器材完好無缺。涕泗縱橫筆直站在長官面前,他大聲說:「報告,任務完成。」

這年輕通信兵從沒想過有一個叫台灣的島嶼在等他。

從沙灘回飯店,走過桌邊,我順手拾起那書,心裡知道,今晚一定得讀。

李堯在文章裡寫父親李小石瞧見故鄉的憂愁、台灣的寂寞,揹媽祖上聖母峰是希望台灣在世界的掌聲中甦醒、馬祖在台灣的注目下重生,「讓媽祖不僅是馬祖的保佑,也是世界的保佑,讓馬祖不僅是台灣的離島,也是國際的離島。」

我那似懂非懂的明白具體成形,Q&A答案要加寫補全。不只報答媽祖對父親的營救,超越我只從讀本中的搜尋,李小石要告訴我更多。

今生再大的事到了來世就是傳說,朋友LINE來的這句話開始有了點意思,戰地馬祖,登山怪傑李小石都會成傳說,我在北竿塘岐這事擠不擠得上?宏瑞飯店老闆說李小石特地選擇回馬祖服兵役,就派在塘岐,臨走還送我們一人一本《李小石追憶紀念文集》,阿緞又翻開書────

「這次就沒怎樣!」

我在馬祖,任務完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