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發生一連串氣爆,造成二十八位警消和住民死亡,三百多人受傷,宛如戰禍肆虐悽慘景象,堪稱台灣有史以來災情最慘重的公安災變。
我服預官役受分科訓時,軍品囤儲和油料補給作業課程授課教官,就曾提醒我們對汽油(或天然氣)庫或堆放易燃性補給品倉庫,可能產生氣爆(或塵爆)的潛在危險。
只要大氣溫度到達閃燃點,大氣中可燃物(易燃氣體或固體粉塵)與助燃物(氧氣)達到一定濃度,零星火花便可產生鉅大連鎖反應,造成災變破壞,威力驚人的「窮人核彈」……油氣爆彈即利用此原理設計製造。
就各大都會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觀之,許多種類公共服務設施管線(如自來水、瓦斯與天然氣、輸電線纜、電話與網路線,在石化業重鎮高雄還有油管)縱橫交錯配置,為求施工方便,更有集中式的共同管線設計,然而牽一髮動全身,一旦發生氣爆,後果難以想像。
任何年代久遠的管線都有可能發生洩漏。雖然早先施工安置時一定會注意密封與防鏽處理,但因年代久遠仍會在接縫處出現密封不良,或是管線本身出現鏽蝕,甚至裂縫,也有可能是道路施工等重大公共工程外力,導致瓦斯或油氣管線破裂。
高雄是台灣石化工業發源重鎮,早在日據時代就有日軍的煉油廠設立,早年埋設管線時,高雄市人口密度沒現在那麼高,甚至是農田。隨著都會化變遷逐漸形成住宅和商業聚落,當地居民住了數十年,卻可能不知道這些油氣輸送管線就經過自家門前。
台灣各都會區和地方政府宜全面檢測天然瓦斯和水電輸送等公共服務設施管線,是否漏氣(或短路漏電、漏水),儘速更換鏽蝕或有漏洞裂痕管線。
有關方面並要檢討發生氣爆時的危機處理應變疏散標準作業流程(SOP),教導沿線民眾如何自救等相關知識,把災變風險降至最低程度。
更宜檢討各都會區的工商業區與住宅聚落區位畫分,宜避開天然瓦斯或石油氣輸送管線。
亨樹(台北市/曾任國會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