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不少人受手汗症困擾,但傳統胸部交感神經切斷手術,卻可能造成代償性出汗更為困擾,讓許多患者卻步,台南市立醫院外科部長吳星賢自創低位式阻斷手術,不僅可大幅降低副作用,連有嚴重代償性出汗患者,再次手術後也明顯改善。
吳星賢說,手汗症患者在亞熱帶特別多,台灣十多年前的手術高峰期時,每年約有五千人接受胸部交感神經切斷手術來治療手汗症,但約有三到八成的患者會出現代償性出汗,也就是不流手汗卻從前胸、後背、臀部及大腿處出汗。網路上也出現「多汗症交感神經手術受害者協會」組織,認為應禁絕這項手術,醫界為降低其副作用,曾嘗試以燒灼、神經夾及神經重建等方法改善,但效果不佳。
吳星賢從手術過程中發現,傳統手術阻斷神經部位約在第二到第三根肋骨間,如果下降到低位的第四到第五根肋骨時,代償性出汗比率能降到一成,從三年多前推廣,目前台灣多數醫院已改用低位手術,成效相當不錯。他把這項手術運用在嚴重代償性出汗患者,經再次以新方法手術後,都改善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