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珍醫師(左三)邀請病友共同參與公益贈書儀式,呼籲醫療從業人員不能只是醫「病」、應醫「人」。圖/天下文化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長庚腦神經外科主任魏國珍從醫三十年,人稱「腦瘤剋星」,每年開近四百例腦部手術,未曾發生任何醫療糾紛,是許多瀕臨死亡危機病患的救星。昨天他出書分享自身經驗,強調醫療是救命工作,不是賺錢工具,希望喚醒醫療從業人員的「初衷」,能更重視醫病關係,學習把「病人」視為「親人」。
大三時罹患腦瘤的秀娟,在魏國珍長達二十小時的手術下救回生命,她已步入幸福婚姻,正努力對抗癲癇併發症,期待能當一名開心的媽媽;十七歲時罹患脊椎神經纖維瘤的怡君,原是運動健將,但四處求醫、接連誤診幾乎癱瘓,直到魏國珍為她緊急開刀,才救回再度行走的能力,讓年輕的生命重現光彩。
光環舞集團長楊宛蓉,昨以病友家屬代表身分致詞,她由衷感謝魏醫師對丈夫—國家文藝獎得主、光環舞集創辦人劉紹爐的全心照顧,盡一切努力找出治療方式,幫助他們走過對抗惡性腦瘤的艱辛歷程,給予他們夫妻重獲「第二生命」的寶貴機會。
魏國珍信仰「美善醫病關係」的價值,他在新書《醫者,本來如此》中說,許多醫生會為了避免醫療糾紛而不敢開某些刀,他總是誠懇分析開刀與不開刀的優缺點,讓病人自己決定,只要病人不願意放棄,他也絕不放棄。
他創新的「清醒開顱術」和「奈米藥物加超音波」療法,被《美國家科學院院刊》喻為「研究腦瘤治療的重要里程碑」。如今,透過超級電腦的幫助,他更以基因定序方式,努力定序出癌變的密碼,為腦癌病患研究量身打造「個人化醫療」的可能性。
出身軍醫家庭,魏國珍從小受父親魏清潭身教及言教,中學就立志要當「救人的快樂醫生」;中山醫學院畢業、進入長庚醫院服務後,其愛護病患,永不放棄任何機會的態度,被許多腦癌末期家屬,或腦傷重度患者家屬,視為最後的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