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方塊 棋盤上的人生

陳怡蓁 |2014.07.01
1428觀看次
字級

文/陳怡蓁

我從來不是會下棋的人,甚至也看不懂棋局。最近因緣際會卻與兩位著名的日本本因坊職業棋士有了交會。

第一個成為日本職業棋士的台灣人可能是林海峰先生吧!當年白崇禧將軍資助他赴日留學,因此聽說白先勇老師到東京大學參加趨勢教育基金會所舉辦的「台日文學交流會議」,便透過旅日作家劉黎兒的安排,宴請白老師,並邀請我也作陪。劉黎兒的先生王銘琬也是本因坊的職業棋士,與林海峰私交甚篤,當然也在座中。

我從來沒遇見過以下棋為職業的人,因此非常好奇,請問他們:「職業棋士的生活是怎樣的呢?比賽的壓力很大吧?」他們兩人相視而笑,林海峰先生說:「我的生活很好啊!每天就是下棋、看棋,一年幾場大比賽,有輸有贏,贏了就有獎金拿,輸了就等下一盤棋。不太感覺有壓力呢!」他說話慢條斯理,煦煦如和風,想來棋盤上的勝負已經內化成人生的修為,因此能夠從容自在,享受棋局,也享受人生。

後來邀請劉黎兒來趨勢科技分享她的愛情觀,反應熱烈,但是有工程師同仁私下要求我:「能不能邀請她的先生王銘琬來演講呢?我們對圍棋的策略更有興趣呢!」於是趁著他們夫婦六月回台,邀請兩人一起來演講,以王銘琬的「我如何面對失敗」為主題。

他開宗明義的說:「圍棋是與失敗為伍的競技。百分之五十的機會是失敗。」比人生幸運的是,圍棋可以把每一步棋的過程都留下來,再現失敗的局面,反覆檢討各種手段,設想不一樣的棋路,甚至演練下去,看看是否能夠翻轉結局。人生卻往往無法如此清楚地檢討,更無法知道在某一個點上選擇另一條路,究竟會出現怎樣不一樣的結局。最近許多電影都在探討這個問題,是否回到過去,改變某一個因素,就能改變全局,解除人類危機。正因為現實不可能,電影才有賣點吧!

據說圍棋是到目前為止,電腦還無法勝過人腦的遊戲,之所以常被稱為「藝術」,因為棋局的變化實在太多,難以預測,棋士的個性、動機、心情、與對手的互動,都會影響棋局的變化。雖比世事單純,卻一樣難以預料。王銘琬說,從他贏過九百多盤職業棋賽,卻也經常面對敗局的經驗,「從結果回溯不一定找得到問題,原因與結果不一定有必然性。究竟是因為某一招棋下得不好,還是之後的下法不好,往往研究許久也得不到答案。」失敗的原因永遠不只一端,追究檢討其實也有風險,找錯失敗原因,不如不找。只有了解所有事物都有無限的因素與變化,坦然接受失敗,放下,重新再來,這樣才能再把握那百分之五十勝利的機會。

失敗與否的判斷,最後其實在於自己能不能夠接受,而這必須奠基於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他說看過許多棋士檢討錯誤,反而陷於失敗的陰影之中,無法更上一層樓。其實勝利的答案不在比賽的結果,也不在外面的局勢,而是在於自己的內心裡面。

與林海峰一樣的是,王銘琬有一種哲學家的氣質。凡事向內追求,不拘泥於勝負。他說他下棋的動機在於享受下棋。雖然身為職業棋士,輸了就沒錢拿,彷彿下棋是養家活口的手段,但是他保持業餘的心態,希望享受的是過程,不是結果,贏到的是人生,不是生活。

雖然不懂得圍棋,我依然從棋士的言談學到勝負的關鍵。人生比棋局複雜,卻一樣在每一個選擇裡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勝利機會,而每一個失敗當中又潛藏了另外百分之五十的勝利。這樣的過程多麼有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