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有六成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長年「足不出戶」。門診觀察,三成以上老年型白內障患者,因視線受影響不喜歡出門,成為名副其實的「宅老族」。
眼科醫師林丕容表示,白內障是一種「水晶體」老化現象,好發於銀髮族群,由於會造成視線不清,容易降低患者出門意願,長期下來,會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與人際關係。
六十八歲游女士退休後,除了含飴弄孫,最喜歡跟三五好友遊山玩水,近年來因視線愈來愈模糊,嚴重到晚上去便利商店都需要家人陪同,為了不想麻煩忙碌的兒女,幾乎足不出戶,個性變得封閉沉默。家人發現異狀,帶她至診所就醫,才發現是「白內障」作祟。
林丕容指出,白內障不可逆,尚無任何藥物或保健食品可治療,都靠手術裝上人工水晶體取代老化的水晶體。國外研究指出,白內障手術者,一年內可減少百分之十六髖骨骨折風險。
他表示,新引進的無刀白內障飛秒手術,是利用雷射取代傳統刀具,透過3D影像定位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手術更精準,且因透過雷射分解水晶體,可減少超音波能量,避免角膜水腫,讓手術品質穩定,術後大都在三天至一星期,即可恢復正常作息。
林丕容提醒,舊有錯誤觀念常認為白內障必須等到水晶體熟透,才可接受開刀治療,但過熟的白內障,會引起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併發症,加重開刀難度,影響術後視力恢復品質,最好經過醫師審慎評估後,及早治療、及早恢復視力,才能擺脫「銀髮宅老族」,隨時輕鬆走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