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照的年代,考取證照固然可喜,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更重要。圖/陳宏瑞
文/張志誠
現在的社會新鮮人求職時常陷入迷惘,覺得滿街都是大學生,如果不讀研究所,好像沒什麼可以和人競爭;讀了研究所嘛,又不知道是要順著大學科系往上讀,還是跨科讀研究所。如果不讀研究所,考證照會不會對就業比較有幫助呢?
有位壽險公司經理從大二開始考證照,大學畢業時手上已經有十五張證照,退伍後去金融業應徵工作無往不利,只要亮出十幾張證照,幾乎都被錄取,現在手上有壽險業務員、產險業務員、信託、期貨、證券高級業務員、理財規畫人員、理財規畫顧問等證照,不僅對求職有幫助,有些難搞的客戶看到他的十幾張證照,也對他的印象馬上改觀,把全家人的理財規畫都交給他。依據他的經驗,考取證照背後代表的是金融專業知識,只要努力充實實務經驗,證照對求職或職涯發展有很大的好處。
媒體很愛報導證照達人的新聞,曾報導某個高中資訊科全班一共才四十八人,就考上一千零三十五張證照,平均每位同學考取二十一張,其中有一位同學還考到三十九張,之後順利錄取大學資管系。
台灣第一位由義大利橄欖油品油師協會(ONAOO)授予品油師執照的吳文玲,也因為這張高難度取得的證照得到背書,讓品(橄欖)油文化開始在台灣萌芽。
品油是個無法被機械取代的行業,因為橄欖油和紅酒一樣,會因為橄欖的品種、產區、年分不同而有不同口感,品油師除了要能品嘗出橄欖油的果香味,也要能品出是否有霉味、土味或發酵味;除了要了解橄欖油的原料和製作方式,也要判定橄欖油的風味和品質優劣,甚至還要能推估製作過程是否出了問題。也因此,能通過這些考驗取得品油師執照,非常不容易,讓她無論在哪裡都炙手可熱。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或有這樣的天分去考任何證照,也不是聽人說哪個證照容易就業、保證高薪就跑去考。回歸到原點,如果不確定自己的志趣,胡亂考一堆證照,也許還是悲劇一場。如同作家吳念真所說:「寧可多花一、兩年確認自己要什麼,也不要浪費一輩子。」
(摘自《用工作找到好薪水,決戰職涯前五年!》,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張志誠
現任《台灣光華雜誌》、《Career》資深特約記者、台灣產業訓練協會常務理事,專攻創業情報、創業輔導、職涯發展及大陸市場研究。2012年以《網進中國,賣翻天!中國淘寶網 Step-by-step 搶攻地圖》一書榮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書獎,並擔任新北市幸福創業微利貸款計畫輔導顧問。另著《小資創業賺到翻!》等書,平時多方演講巡迴各地,分享自身輔導與授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