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東京小屋的回憶》罪愆與救贖

林妏霜 |2014.06.21
2040觀看次
字級
環繞著守密與揭密,導演山田洋次的《東京小屋的回憶》,並非僅止於設下謎團,層層解謎,以揭櫫真相為最終目的。電影裡最後一句疑問:是什麼讓她如此悲痛?圖/傳影互動提供
環繞著守密與揭密,導演山田洋次的《東京小屋的回憶》,並非僅止於設下謎團,層層解謎,以揭櫫真相為最終目的。電影裡最後一句疑問:是什麼讓她如此悲痛?圖/傳影互動提供
環繞著守密與揭密,導演山田洋次的《東京小屋的回憶》,並非僅止於設下謎團,層層解謎,以揭櫫真相為最終目的。電影裡最後一句疑問:是什麼讓她如此悲痛?圖/傳影互動提供
環繞著守密與揭密,導演山田洋次的《東京小屋的回憶》,並非僅止於設下謎團,層層解謎,以揭櫫真相為最終目的。電影裡最後一句疑問:是什麼讓她如此悲痛?圖/傳影互動提供
環繞著守密與揭密,導演山田洋次的《東京小屋的回憶》,並非僅止於設下謎團,層層解謎,以揭櫫真相為最終目的。電影裡最後一句疑問:是什麼讓她如此悲痛?圖/傳影互動提供
環繞著守密與揭密,導演山田洋次的《東京小屋的回憶》,並非僅止於設下謎團,層層解謎,以揭櫫真相為最終目的。電影裡最後一句疑問:是什麼讓她如此悲痛?圖/傳影互動提供

擅於拍攝細膩情感的導演,

透過小屋裡層層門扉不完全開放流通,

長鏡頭下人物的走動,閉鎖而固定的空間拍攝,

暗藏影中人各自的視點與界限:想出走與想永遠固守的。

文/林妏霜

環繞著守密與揭密,導演山田洋次的《東京小屋的回憶》,並非僅止於設下謎團,層層解謎,以揭櫫真相為最終目的。電影裡最後一句疑問:是什麼讓她如此悲痛?便足以回返牽引出整個故事所欲展現的命題。

或許是故事裡埋下的,影響多人一生的罪愆,但或許在這則罪愆背後的成因,才真正點出創作者所關懷的核心:戰亂時代下關於人的種種,微小而私密的情感,所創造的,所變異的,與遺留下的;對於命運以及選擇,還有那些在其中被刻意壓抑,顯而不彰的無可奈何。

年老的多喜透過書寫回憶,將她在日本昭和時代二戰前後,從鄉下山形到都會東京幫傭,在雇主平井家有著紅屋頂的小屋裡,所親身經歷、見聞的歷史,以及所有事物的開始與結束:包括日本的對外戰爭,也包括夫人時子的祕密戀情,一一筆記;姪孫輩健史則透過閱讀她的自傳,以此方式進入他未曾經歷的,姨婆多喜的過往歷史,與大時代下的日常生活。影像便在健史與多喜相處的現在,與多喜口述時的過往中跳接。

在那些看似直述的情節中,安置了各式各樣的縫隙與凹槽,健史多次質疑多喜的書寫過度美化,要她不可虛構不可能發生的歷史,而多喜也多次辯明那是真正發生過的事實。

由一個不可能在歷史現場的人,經由複製的方式,提供已被挑選記錄下「正確」的年表、資料,教育一個曾在歷史當場感知的人,讓她書寫私史時能藉此參考,召喚記憶,兩者對於真實樣貌的描繪,便存在一種弔詭而矛盾的差異。

小屋裡悲歡離合

電影充斥著此種對比,恰為相反,並相互爭奪詮釋權的觀點:大寫的我與小寫的我、男性的與女性的、國家歷史與私人歷史、看見與聽聞,於是一種戲劇性的衝突,便在表面訴說與實際景況之間,形成一種故事的張力。

但影像也提示著:觀點的受限是必然的,我們所能理解的只是周身的物事,無法徹底統攝全知;能夠守護的也僅是內心的一點火苗而已。

小屋的確是最重要的象徵物。擅於拍攝細膩情感的導演,透過小屋裡層層門扉不完全開放流通,長鏡頭下人物的走動,閉鎖而固定的空間拍攝,做為時子與多喜日日生活,與他人對談的空間,悲歡離合都在此發生,也暗藏了她們各自的視點與界限:想出走與想永遠固守的。

時子的外遇對象板倉,在颱風夜到訪,修復、保護小屋,顯明了兩人的戀情;空襲時,一顆顆投往紅色屋頂的炸彈,藉由毀壞燃燒的小屋,不只諷刺戰爭的可怕,也埋伏了不得再見的遺憾,與多喜一生的傷痛。

含蓄與直白並存

無論是軍國主義的氛圍,從想像中的期待、戰時的無知到面臨時的恐慌,從公領域到私領域的無理蔓延;抑或每個人各自想要追求的欲望與聲名,都在那些繁瑣的對話與動作中展現。

從景框邊緣的多喜視角拉近到一瞬的碰觸,眼神交換,表明曖昧或戀慕,以種種細節充實血肉,顯現人物之間的情緒應合,平靜中的波瀾,同時合理了人物的每一次選擇。影像敘事將含蓄與直白的表達毫不衝突的並存。

多喜的書寫僅是罪愆的代換,但她並沒有從中獲得救贖,以餘生對過往記憶,不斷回返與償還,只有在將遺物交至健史,由他承繼並挖掘真相時,才讓他補足了缺口,獲得了寬宥,替代完成了多喜的贖罪。

而在世代之間的相濡以沫、相互理解,或許才是事過境遷之後,電影留給觀者,一份溫暖篤實的希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