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玄
人走了是必然,告別式何必辦成悲愁滿面又繁文縟節?最近一部日片《四十九日的幸福祕方》,帶給大家一番省思。
七十歲的乙美驟然去世了,良平痛失老伴,生活頓失秩序和動力;女兒百合子是乙美的繼女,遠嫁東京,因不孕症又遭逢丈夫外遇的危機,遂暫返名古屋附近的鄉下老家,處理繼母的後事,並照顧老父。
沒想到乙美媽媽對自己的後事早有安排,她託付生前輔導的更生少女和她幫助過一位日裔巴西青年,先到家裡協助照顧這個家,並依據生前一本手繪的《日常生活的祕方》小本子,以良平和百合子為主角,記錄了各種食譜和洗衣、打掃等的生活智慧,教導良平和百合子如何處理家事。
她在本子中吩咐死後不用辦葬禮,唯一的希望是「七七」四十九日(所謂人死後,靈魂回到人間做最後告別後,即真正離開人界了)那天,良平他們能依據食譜中的料理,為她辦場歡送狂歡宴即可。
於是,這本《日常生活的祕方》和那場狂歡宴,帶給良平和百合子生活下去的動力,兩個經過乙美輔導、協助過的少女和青年,則帶給他們倆年輕化的助力。而透過這本祕方和少女和青年的告知,她們也知道並學習到乙美生前樂觀、有活力的精神,了解自己的人生進行式,並以狂歡宴的方式,邀請親友,用歡樂的方式送別乙美。
這部《四十九日的幸福祕方》告訴大家,生前有規畫,死後看得開,生命的意義在創造更有意義的生命,不必深陷繁文縟節的籠框和哀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