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說偈--何處覓心安?

星雲大師 |2014.06.20
7840觀看次
字級
何處覓心安?圖/心皓

文/星雲大師

大千一粟未為寬,

打破娘生赤肉團;

萬法本閒人自鬧,

更從何處覓心安?

──民國.寄禪

這是一首八指頭陀寄禪老禪師的偈語。八指頭陀是民國以來第一任的中國佛教會會長,他自小沒有讀過什麼書,詩偈完全是從悟性中自然流露。二十一歲時,有一次在洞庭湖乘船,未曾吟過詩的寄禪,忽然順口吟出:「洞庭波送一僧來」,既有文學韻味,又富有禪機,堪稱絕作。

「大千一粟未為寬」,大千世界也只是滄海一粟,在無盡無量的虛空裡,只是一點點塵影而已。在佛教裡,須彌山不算大,芥子不算小,一沙一石可以包容三千大千世界,芥子也可以包容一座須彌山。因此,大也好,小也好,只是一種互容,不是比較。

「打破娘生赤肉團」,要緊的是:要證悟父母未生我之前,什麼是我的本來面目?只要佛性一證悟,管它大千世界,管它無邊虛空,當下就與自己的本性一如也!

所以,過去有首詩偈:「但能識得娘生面,草木叢林盡放光。」假如我們能認識到父母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草木叢林都會放光,三千大千世界都在自己腳下了。

「萬法本閒人自鬧」,世間萬事萬法,本來是如如不動的,可是人們硬要把世間搞得忙亂煩躁。

人心本來安閒,心硬是隨外境轉變,真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自己興風作浪,害得世間人也不得安寧,正是自己擾亂了自己。

「更從何處覓心安」,其實,到什麼地方也找不到自己的安心之道呀!安心的法門,在於解鈴還須繫鈴人,要快快息下自己動亂的心,找回本來面目,才能與大千世界宇宙同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