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小學堂】 網路成癮 預防勝於治療

劉銘雄 |2014.06.18
1195觀看次
字級

文/劉銘雄

有位就讀高中的男同學被媽媽帶來諮商,他每天玩線上遊戲至少五小時,假日更長達十三小時。會談中他相當沉默,不知該如何開啟話題。我試著同理他不情願來心理治療的感受,帶著他公平看待線上遊戲的好、壞處,增加他改變的動機。雖然玩遊戲帶給他許多快樂、成就感,但因沈迷線上遊戲,長期飲食不正常而發育不良,偶爾還會腸胃不適;經常盯著銀幕,使得雙眼發紅、乾澀;晚上睡眠不足,白天沒精神,功課直直落。媽媽和他常為了玩遊戲的事爭吵,彼此關係變得好疏遠。

這位高中生經過好幾個月的心理治療,大幅減少玩線上遊戲的時間。我想孩子沈迷於線上遊戲是可以避免的,暑期將至,給家長幾點建議:

一、做好時間規畫:如果孩子沒有網路成癮的問題,父母可透過暑期活動安排(例如:周間參加游泳訓練、假日安排家庭活動),減少孩子玩遊戲時間。對大一點的孩子,也可安排暑期打工(或擔任義工),這都可增加孩子與真實世界的接觸。如同大禹治水,一味防堵無法解決問題,需給孩子一條路可走。

二、了解孩子玩線上遊戲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是因為「無聊」,父母應教導孩子透過其他活動(不是線上遊戲)改善無聊感。試著和孩子討論他可做的活動,設立口袋名單。有些孩子為了「尋求刺激」,這時可稍微挑戰一下孩子,告訴他不要在遊戲裡「模仿」,讓他從事真實活動,例如:到賽車場做訓練、打籃球、攀岩、漆彈射擊等。

三、父母以身作則:父母使用3C產品的時間若過長,很難說服孩子改變。我曾聽過一位小男孩和媽媽的對話,當媽媽想管教孩子ipad不要玩太久時,孩子反問:「妳還不是整天盯著手機line來line去。」

(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身心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