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生活學 澳門樂團 用樂符贏過賭城

郭士榛 |2014.06.16
1440觀看次
字級
澳門樂團在百年歷史的教堂內演出。圖/新象提供
呂嘉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澳門一直給人賭城印象,就文化面來看可說是「文化沙漠」,就在大家漠視同時,一支屬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屬下的職業樂團漸漸壯大,澳門樂團藝術總監呂嘉表示,澳門交響樂團雖屬政府支持的樂團,但不能因此怠惰僵化,除了要在地藝術扎根,更要打造樂團國際形象和品牌。

呂嘉表示,澳門過去是葡國執政,擁有四、五百年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中國第一位通儒學穿儒服的傳教士利瑪竇,一五八二年踏上澳門土地,然後一步前進北京紫禁城,開啟中國西學東漸的歷史。

10多國文化 小型聯合國

呂嘉說,有這樣的背景,更希望澳門交響樂團可做為和世界各國交流的平台。澳門交響樂團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樂團外國人特多,像個「小聯合國」,有義、法、英、德、捷、美、俄、西等近十幾國人,留德的呂嘉會多國語言,和團員溝通並不困難。

「要做好一個樂團的指揮,必須要有領導和組織能力。」呂嘉以他多年和各國樂團合作經驗說:「指揮不能只是個體音樂家,重要的是指揮對音樂要有自己的見解。」現在的樂團愈來愈複雜,音樂也愈來愈多面,指揮不只會打拍子,必須是出色音樂家,且可明白告訴團員音樂內涵是什麼?

呂嘉說,「當個好指揮很難!」帶領中西合併的團有一定難度,譬如演奏一首中國音樂中出現的景像,對外國人很難了解,「就如同外國人演奏歌劇就比中國人容易。」

帶領創團才十年的樂團,除培養有紀律、默契外,呂嘉認為,更重要是了解每位團員藝術上的天分,有的是技藝、有的是節奏,須花心思激勵音樂家發揮自己的才能,將最美的聲音爆發出來。呂嘉說,音樂不像拍電影,可以NG重來,「音樂家一定要有熱情,只有真正喜歡音樂,才能創造音樂高峰,因為藝術需要奉獻的精神。」

在呂嘉強有力的帶領下,澳門樂團愈來愈有活力,樂團經理汪加也表示,樂團要靠努力才能立足,對於樂團未來方向,除加強澳門樂團與當地其他團體交流合作,推動藝術普及教育,也是樂團責任,把握澳門的特殊文化氛圍,表現澳門文化深度的音樂作品,樂隊也將實行三至五年的訓練計畫,期望提升樂團整體藝術水準以達至亞洲頂尖水準。並於未來的樂季擬舉行大師班,邀請一級音樂家來澳授課,以擴大澳門音樂影響,提升城市音樂藝術的魅力。同時樂團也將不斷出國演出,將樂團品牌行銷至世界各國。今年七月,呂嘉將帶領樂團來台,在台中、高雄、台北、新竹和台灣鋼琴家陳瑞斌合作。讓台灣樂迷認識、了解、喜歡澳門交響樂團。

樂團成員 也有台灣人

澳門交響樂團也有台灣音樂工作者,汪加說,險負責吹單簧管的台灣團員莊凱圍外,今年樂團也在倫敦、維也納招考新團員,其中包含三位台灣音樂人,但因尚未完成報到手續無法對外公布名單,但他們七月會隨團赴台灣演出。

小檔案 呂嘉

生於上海音樂世家,從小隨父母學習鋼琴、大提琴。後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指揮。一九八九年赴德國柏林藝術大學深造,同年,獲得義大利塔蘭托國際指揮大賽第一名及評審特別獎,從此開始指揮生涯。

指揮歐美音樂會及歌劇近兩千場,曾與一百多個歌劇院及交響樂團合作,為第一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第一位灌錄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全套交響樂作品的中國指揮家,指揮的交響音樂會中尤其是德國和法國印象派作品,被評為「無懈可擊的指揮技術」。

呂嘉是第一位在義大利國家歌劇院擔任總監的亞洲指揮家,被譽為「比義大利人更懂得義大利歌劇的指揮家」。目前,他擔任義大利維羅納歌劇院的音樂總監和西班牙桑塔‧克魯茲‧特內里費交響樂團藝術總監。二○○八年委任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