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立身處世

星雲大師 |2014.06.15
1424觀看次
字級
主持人慈容法師 圖/人間社
圖/人間社
圖/人間社

文/星雲大師

圖/人間社

佛光人在世間,和世間上的人一樣,要讀書、要生活、要工作、要修行;平時講究做人處事,同時也講究修行辦道。佛光人要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佛光人不能遺世獨立,離開生活之外,別無佛道可求。

有關佛光人如何立身處世,如何生活修行,茲列舉四點意見,供佛光人參考。

一、生活上 隨遇而安

出家人本來就是「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遊」,到處都能「隨遇而安」。我們佛光人,無論在常住剃度出家或在家信佛,可在學院修學,有時在禪堂打坐,有時在淨業林念佛,有時在別分院輪職或做義工。時而典座行堂,時而法務社教,僧眾在叢林有四十八單職事,再加上現在數百道場,要能有雲水精神,接受常住的調遣,不管哪裡,只要隨遇而安,什麼地方都好。

在本山居住的佛光人,有時沉潛修學,有時在都市弘法。有時陸沉經海,編藏為法;有時講學宣教,弘法利生,這一切都必須有隨遇而安的性格,才能安住身心。

我們佛光人今日在全世界,數百禪林,只要遵守制度,努力學習,具備道場需要的功能、條件,何處不可安身?

二、修行上 隨心增上

語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修行又何嘗不是像車船一樣,不進則退。我們既已學道,就要對修行日有所進,日有所長。清‧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勉勵我們,每日要檢點自己的功過多少?例如,我的慚愧心增加了沒有?我的忍耐力增加了沒有?我的反省心增加了沒有?我的慈悲增加了沒有?凡此每日在二六時中,五堂功課,修行上的道念,都應該隨心增上。

在寺院道場的齋堂裡,會看到寫著幾句話,如:「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說事後話,應防當局者迷。」這些都是在警惕我們的身心行為。

三、社會上 隨緣不變

佛光人也是社會的一分子,為社會盡心盡力,要義不容辭。佛光山曾經發動會員到高雄壽山公園植樹救水源,國際佛光會經常在世界各地舉行淨灘掃街運動。

一九九九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佛光山僧信大眾在亂瓦堆中救生恤死,為災民準備餐點。乃至每次的風災、水災,佛光人也都率先到現場,為社會盡力服務。四川汶川大地震、那瑪鄉水災,還有新航飛機失事,二○○一年,美國九一一世貿大樓遭受恐怖分子攻擊,佛光人也都跨海到新加坡及美國,為他們超生度死。

此外,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為百萬兒童舉行生活考試、技藝功能,在海內外成立一百多個童軍團,包括女童軍、幼童軍,投入社會提供服務;人間佛教讀書會在海內外成立二千餘個讀書會,帶動讀書風氣,這也是社會服務的一個項目。

四、處事上 隨喜結緣

在世間上,難事千千萬,例如讀書難,但是只要有老師教導,慢慢的循序漸進,讀書也不難;吃飯難,人人都有自家的長輩,總會為我們準備好三餐,所以吃飯也不難,人生最難的是做人處事。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處事難,難處事,事難處。人如果沒有經過相當的時間歲月,淬取經驗,不容易學會做人處事。

所以,佛光人初學不可以選擇工作,也不要選擇地方,更不宜要求人事,應該自己先做雜務,服各種苦勞,接各種苦事。其他各單位之人事等,也都要主動去親近,自發去學習。能這樣隨喜結緣,必定受大家肯定,必定到處受人歡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