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 修行導航 體悟生活

文/王雯華 |2025.07.20
106觀看次
字級
圖/陳保吉
圖/陳保吉
圖/陳保吉

文/王雯華

佛光山普門寺七月十一日禮請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書記慧屏法師,主講「六祖壇經的修行導航」,分享禪宗明心見性、定慧等持、中道生活、無念無住的智慧。結合身邊故事巧妙點撥現代人修行應有的態度。

慧屏法師介紹《法寶壇經》十品,目的在教人見性成佛。惠能大師主張人有差別、佛性無二。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菩提自性本自清淨具足、本不動搖能生萬法。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識自本心即天人師。

般若為三世諸佛之母。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也說,心如虛空能涵容一切。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間法從相對角度觀察人事,佛法緣起講中道,超越對立、不走極端,用般若調和、圓融化解紛爭。空有不二的公式:相對的兩邊A與B互為因果、一切法了了分明、不取不捨亦不染著。處處皆是修行道場。

《壇經》啟發現代人修行應有的態度,慧屏法師指出五點:福慧雙修、老實用功、不輕後學、做己貴人、珍惜因緣。種福田積福報外,修慧出離苦海方能悟道成佛。聞道有先後,下下人有上上智,應平等尊重。凡事作難遭難遇想,把握機緣,好壞都是成長、增上的因緣。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成佛終須自我擔當、自性自度。發自內心用大智慧打破五欲塵勞,六根見聞覺知,於第一義而不動。心能轉物,無礙無滯。若人執著強、被顛倒妄想覆蓋,騎驢找馬向外追逐無益,不如跟隨善知識指引修學正法。

禪宗智慧教人法體清淨、法無定法。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於相離相不執著,念而無念不著空。能見諸相非相,隨緣不變。若前念後念相續是繫縛、有住。

慧屏法師整理《壇經》揭示修行觀念與方法。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如燈與光,名二體一。冷靜處理事情,學習穿透表象看本質,自根源處解決問題。

真理靠體證覺悟,禪宗以心印心。般若境界深淺可經文字、觀照、趨近實相般若。大師曾表示凡夫所見有因有果、有業有報、奉行正法求福報;羅漢明了緣起、清楚萬象來由,修持淨戒不墮輪迴;菩薩以空性慧無我包容萬有,拔苦與樂大願利他來成道,吃虧、承擔苦難,皆視為成道必經過程。

關於懺悔的作用和誦經功效?慧屏法師解釋,「懺其前愆,悔其後過,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當自己真切意識到言行做錯,承認、改過不再重蹈覆轍,此心能過此心消,拜懺淨化重新出發。

慧屏法師勉眾,成佛路上終須靠自己,藉助《壇經》智慧輔助導航,用般若中道生活。拍掉灰塵、塵盡光生,佛眼世界一切現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