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謀生資產 貸款壓力加重

李祖翔  |2014.06.09
908觀看次
字級

八八風災後將滿六年,要從災民口中聽見笑聲與趣談,應該不是件容易的事。民宿老闆娘鄭秀琴就說,颱風來時,部落幾近零傷亡,只有生材工具毀損,但風災後,卻陸續出現傷亡,「許多人因為生活上的焦慮,而離開人世。」

或許,政府會覺得,居民只需要遷村、有永久屋可住,並媒合就業即可,然而,像民宿這類的謀生資產,多為貸款而來,政府若不補助資金,人人背債,壓力會讓日子更沉重。

除了還債遙遙無期,部落對重建的意見也很分歧;有人只想留在原址,慢慢重建;有人卻想住永久屋、放棄祖靈信仰,有人則兩邊都想占,資源如何分,成一大難題。

原住民長期處於弱勢,想爭一口氣的族人多少學會了「懂得吵的孩子有糖吃」的道理,於是藉著「國家欠原住民太多」的事實,萌生是時候討回來的念頭。不過,其中也有指責是軟弱、堅持「不要貪」的人,因此,部落的凝聚力散了。

以信仰為核心的原住民,有了宗教上的拉扯,他們接受外來神祇,卻盼望保住聖山祖靈,可惜無論巫師如何「轉述」先人意見,強調族人靈魂終將回歸聖山,呼籲子孫不要為利益遠走他鄉,這股聲音終究勢單力孤,少有人聽見,「沒想到喚回族人,那麼的困難;沒想到,一個風災,讓族人選擇放棄聖山。」

鄭秀琴說:「有的時候,我們很討厭媒體。」在嘉義縣阿里山來吉部落,隨處可見布條標語,要媒體別蒙蔽雙眼。

原來,在風災後,每逢大雨,部落就備受關注。「應不應該撤村?」原住民認為,不是政府與媒體說了算。生命比財產重要?可能有無庸置疑的答案,可是筍子無法採收、民宿無法經營,後果很嚴重。

主管機關表示,來吉已成為災害警戒區,雨量超過二百毫米就得考慮撤退,誰知道會衍生何種災難?需要投入多少救援資源?雙方各有堅持,始終找不到必然正確的證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