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威資訊科技所屬釀出版將出版《潘壘全集》,責任編輯林泰宏君希望我閱讀其中的《魔鬼樹》,寫篇導論之類的文章。得知潘先生要出版全集,我感到高興;特別是潘先生才剛出版回憶錄《不枉此生》(左桂芳編著,台北:國家電影資料館,二○一四),早已在書肆消失的他的文學著作,又將以新貌和讀者見面,覺得他真不枉此生了。
潘先生高齡八十有八,最近幾年常從香港回台灣,我幾次在文藝界重陽敬老聯誼活動現場遇到他,精神抖擻,風采依舊;記得第一次是師範先生介紹,我想他這一次和秀威結善緣,應該也是師範先生介紹的。
為此,我清查了有關潘壘的資料,特別是《魔鬼樹》,有一點小發現。
潘壘(一九二七—)原籍廣東合浦,出生越南海防,一九四九年來台後,曾創辦文藝刊物《寶島文藝》,屬於大陸遷台一系作家。他一生重要的事業,除寫作以外,就是從事電影工作,於一九七五年舉家遷移香港後,成為香港重要電影人。
就文學表現來說,潘壘是一九五、六○年代台灣重要的長篇小說家,出版其作品集者皆當時重要出版社,如明華書局、亞洲文化、野風出版社、紅藍出版社等,一九七八年由聯經出版公司編成《潘壘作品集》十八冊,代表作品如《紅河三部曲》、《血渡》、《上等兵》、《魔鬼樹》等,寫在國共內戰中,從大陸流離台灣的滄桑歲月,歌哭浩歎,有轉進的積極性,也有黍離麥秀的哀音悲情。
《魔鬼樹》是一部超長小說,有一副題「孽子三部曲第一部」,根據台文館《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所載,該作一九六○年由夏濟安主編的《文學雜誌》連載。經查,這是一則不完整的敘述,該刊發行至八卷六期停刊,時為一九六○年八月,始刊《魔鬼樹》是八卷三期(同年五月),四期中,全書四十五章只發表了五章,一直要等到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四日起,才在《聯合報‧副刊》連載了將近一整年(一九七八年七月四日止)。這時,《潘壘作品集》正由聯經陸續出版中。
附帶一提,《上等兵》倒由《文學雜誌》全部刊完(六卷六期到八卷一期),一九六○年由明華書局出版,從這裡可以看出潘壘和夏濟安、劉守宜(明華老闆,《文學雜誌》實際經營者,寫過一本研究梅堯臣的書)的密切關係。
《魔鬼樹》的大背景是一九四九年之國府遷台,寫一個企業家族在台之擴展及其內部成員之明爭暗鬥,涉及家族代間差異、倫常之變,男女之性與愛,商界和影視圈的權錢交錯,以及外省本省之融合調適等;從家族姓「華」,且不斷強調是「中華民國的華」,說明作者通過「華之藩」的層層暗示,華家宅第之造設,「魔鬼樹」之老醜及其魅惑,旨在探索「國」「家」興衰的內外成因,於當代的歷史實有深刻的省思。
崋家老五(華約希,主要角色)最終之違背父親遺言,斧砍魔鬼樹,孽子之逆,是為袪魅,實是一種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