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菽蓁
雖然你注定要孤獨,但你也喜歡結伴。
認真的你需要更多的肯定,就像美麗的風景需要更多的嘆息。與人結伴而行,走向不同的地方、發現不同的世界,你覺得,他們都是你的化身,是你人生的延伸。
杜甫聽到打勝仗的消息,高興說一定要好好的喝酒、歌唱一番,並且趁著明媚春光「青春作伴好還鄉」,在這麼歡欣的時刻有伴同行,分享彼此快樂的心情,將它渲染到彼此的生命深處,那是多麼幸福的事!也難怪杜甫會「漫卷詩書喜欲狂」了!
孔子和學生為了化世理想,周遊列國,曾被困在陳、蔡兩國之間,絕糧長達七天。期間不但和外面斷了連繫,最後連充飢的野菜都挖不到。
在這個幾乎是絕境的關頭,孔子依然講課不輟、歌聲不斷。困境當中,孔子各別與子路、子貢、顏回三人有深入、動人的對談,這三段話也為後世樹立了文人風骨與永遠的仁者典範。這是深具歷史意義、 饒益世人的結伴。
結伴也許是緣定三生:唐朝李源和圓澤禪師是至交,兩人相約到四川朝聖,禪師想從陸路,李源則堅持走水路,僵持了半年後圓澤禪師只好答應走水路。
某天船停岸邊,見一懷孕婦女前來汲水,圓澤禪師向李源說此婦女已懷胎三年,就等禪師去投胎,今日既已相見,此緣定不能再逃避。圓澤禪師交代李源處理他的後事,並約定三日後婦女家一笑為記、十三年後中秋夜杭州天竺寺再相見。
三日後李源去到婦女家,要求抱出嬰兒一見,嬰兒見到李源果然對他一笑。李源知是禪師投胎無疑,傷心之下無心旅遊,黯然獨自返鄉。
十三年後李源依約來到杭州天竺寺,在寺外大石頭上翹首盼望,見一牧童坐在牛背上遠遠走來,口裡念著詩:「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李源上前問道:「可是澤公?」牧童答道:「李公果然是守信之人,近來可好?」
牧童勸慰李源精進修持,李源想與禪師再敘舊情誼,牛背上的牧童已漸行漸遠。天竺寺外、三生石上,李源獨自悵然落淚。
你想:今生結伴,前世緣定,每一個短暫的時刻就顯得無比珍貴─—即使是擦身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