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四十五歲王小姐,近兩年來被蕁麻疹劇烈的紅、腫、癢症狀搞得難以忍受,有時半夜蕁麻疹發作,還會被癢醒,不但影響睡眠,反覆發作的蕁麻疹,也嚴重干擾她的工作與家庭生活。醫師指出,慢性蕁麻疹和長期積累的壓力、失眠等,互為因果,臨床經驗顯示,使用類固醇藥膏止癢,只能暫時緩解症狀,適當紓解生活壓力,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說,急性蕁麻疹不到半天就消失,頂多發作二、三天會痊癒;反之,蕁麻疹日復一日、反覆發生,成為令人困擾的皮膚病,且超過六周以上,就是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找不到特定致病因子,因為是非食物過敏引起,任憑如何飲食控制,也無法明顯改善。
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鐘文宏表示,有研究指出,免疫反應與慢性發炎疾病如自體免疫甲狀腺炎、慢性感染如中耳炎、牙周病等,以及接觸酒精、流汗日曬等環境因子,都與蕁麻疹相關;近年來發現,慢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除引發胃潰瘍外,也可能是慢性蕁麻疹的致病因子。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昨發表「蕁麻疹治療指引」,建議患者服用抗組織胺來控制症狀,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以免疫抑制劑、免疫調節劑、生物製劑來治療。
但臨床經驗顯示,使用類固醇藥膏止癢,只能暫時緩解症狀,適當紓解生活壓力,才是根本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