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的日子 護理人員讓長輩心無礙

李祖翔 |2014.06.01
2400觀看次
字級
了解長輩的感受,相處如家人。圖/門諾醫院
護理之家強調無約束、有尊嚴的生活。圖/門諾醫院
江筱蕙 圖/門諾醫院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圖/門諾醫院

三十年紀的越南妹側躺在阿嬤身旁,一邊撫摸阿嬤的手,一邊談心,路過的護理長江筱蕙沒有一絲驚詫,反而覺得再平常不過,因為護理之家時常出現類似的溫馨畫面。

越南妹是門諾護理之家的員工,由於合約期限,必須離開了,臨走之前,她用這樣的方式跟服務過的阿嬤說再見。門諾護理之家就是這麼別出心裁,他們一直在想,除了基本照顧,還能為長輩做什麼。

讓人照顧是另類孝心

在人口老化急速的時代,子女未必沒有孝心,護理之家認為:「子女不是不願照顧,是必須要上班,無暇照顧。」所以護理機構的重要性慢慢被凸顯,而在花蓮深耕十三年之久的門諾護理之家,卻有極為特殊的地位──當家屬詢問,還有沒有空床位的時候,護理之家會先詢問:「長輩知道自己要來嗎?」倘若答案是否定的,護理之家可能會婉拒入住。

這一種尊重長輩、講究意願的理念,不僅獲得花蓮人的信任,護理之家的員工也對機構與服務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長輩入住前的溝通很重要!江筱蕙說:「來到這裡,不是被拋棄;是在雙方的共識下,讓長輩接受子女以外的人照顧,如果照顧之後情形好轉,我們就會讓長輩回家。」

一般歷史悠久的護理機構,還會強調「人性化服務」,但是所謂的人性,僅止在互動關係上嗎?在江筱蕙的眼中,她所奉獻的這間護理之家,醫生和照顧者都不算地位最崇高的人,長輩才是。

用對方法可保有尊嚴

「聽長輩的話就對了?」論專業,怎麼想護理團隊都應比長輩的意見正確,不過護理人員卻努力了解長輩的感受,包括重障者,「我們常看見需要氣切或插鼻胃管的長輩用手拔管線,一般做法是給他們套上『小叮噹手套』,圓圓的那種,讓他們無法『如願』;可是一般人不會去想,長輩想扯掉管線與不舒服有關,能不能請醫生解決不舒服的問題?」答案是可以。

護理人員讓長輩適應拔除鼻胃管,練習下床活動,就有家屬來探望後,難以置信地說:「跟過去不一樣!媽媽不再是躺在床上、被人翻過來翻過去了,連飯都不用人餵,變得好開朗,身體康復更快!」

長輩的皮膚脆弱,容易被抓破,護理人員除了得想辦法解決癢的問題,還得讓長輩消除抓癢的習慣;有服務員得知,一位阿嬤是虔誠的佛教徒,便嘗試給她抓著念珠,漸漸的改善行為。

放下私心照顧更人道

阿公腳沒力,失智又讓他愛下床、四處閒晃,尤其黃昏時精神特別好,讓護理人員擔心,江筱蕙說:「如果是一般機構,阿公可能會被約束、綁在床上,但我們不會。」

觀察後發現,阿公白天都在睡覺,晚上自然精力無窮,因此設法讓阿公白天多些活動,調整作息。而阿公喜歡走動,也不禁止,護理人員帶著他,一起去工作,如幫其他長輩翻身,這樣一來,既在護理人員的視線範圍內,安全性可被控制,還滿足了阿公想做的事,不會因為被限制,生氣或失去尊嚴。

「每個長輩都需要包尿布嗎?」江筱蕙認為:不用。「包尿布會讓人感到沒有面子,很多機構卻給長輩包尿布。」她說,理由是把他們抱到馬桶上很花時間和人力,護理人員的負擔也會增加,但是如廁可以被訓練,在固定時間上廁所,就可以避免增加次數巡房的麻煩。

當「事不可為」的時候,門諾護理之家才會用「強制」和「約束」,畢竟約束是不人道的,「我們不能為了照顧者的方便,任意去約束一個人。」江筱蕙認為,護理機構應該要比醫院還不容許約束的行為出現,因為醫院還有「為了醫療」不得不約束的理由,護理機構在照顧上,必須更人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